摘要 過去的一年陶瓷行業可謂歷經滄桑。不僅遭受著國際市場的“圍剿”,同時還承受著國內節能減排“排頭兵”的巨大壓力。進入2013年,大的品牌...
過去的一年陶瓷行業可謂歷經滄桑。不僅遭受著國際市場的“圍剿”,同時還承受著國內節能減排“排頭兵”的巨大壓力。進入2013年,大的品牌企業已著手備戰轉型升級,中小企業或許要在大浪淘金中被洗牌。
國際“圍剿”
2012年2月17日,歐盟對中國日用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在年底對國內2000多家陶瓷企業做出反傾銷初步裁決,征收17.6%~58.8%的臨時稅 率,為期6個月。而到2012年5月15日,歐盟將對中國陶瓷進口關稅作最后的投票表決,最終通過的話有效期要長達5年。
緊接著,打著反傾銷旗幟對中國日用陶瓷企業發動的“圍剿”迅速蔓延開。2012年8月30日,墨西哥也對中國日用陶瓷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4500 萬美元﹔8月31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斯坦經濟共同體發起日用陶瓷一般性保障措施的調查,以保護國內產業為由,出臺技術性貿易措施﹔12月26 日,巴西貿易發展工業部也決定對中國日用陶瓷餐具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并于2013年1月公布了抽樣企業名單。
除了反傾銷稅,國際市場也越來越多地提出各項技術標準,甚至是BSCI等商業社會責任準則,進一步提高了出口企業的檢測及認證成本。隨著臨時反傾銷稅的實 施,有商家反映:“從11月份到現在,歐洲來的訂單已經很少了。今年確實會有一些小廠的日子不好過了。等到正式執行反傾銷稅率,可能會淘汰掉一部分產 能。”記者從多家龍頭陶企及佛山陶瓷市場調查了解到,目前一些陶企庫存預計至少5個月才能消化。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告訴記者,去年一年 佛山陶瓷行業的確較艱難,銷售出現負增長。
但是,又因為中國是日用陶瓷出口大國,無論從數量還是一些生產所需的理性指標來看,短期內是無法取代的,所以在去年10月份之前,歐洲一些進口商預見到了 稅率的變化而加快下單進貨,導致“搶關”進入歐洲市場的日用陶瓷產品有明顯增加。倘若在試行的六個月期滿后,真正對中國日用陶瓷執行反傾銷稅,反而是有利 的,特別是大品牌中國陶瓷商,提高的最終成本還是會部分轉嫁給進口商。如果進口商不愿意承擔由此增加的成本,可能會轉向孟加拉國、泰國、越南等地下單,進口 商在轉了一圈之后,大部分的訂單還是要落在中國。
國內政策高壓
國際形勢的緊逼之余,國內節能減排的高壓政策也不容怠慢。1月26日,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繆斌在中國衛生陶瓷潮州產區調研時透露,工 信部已經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對工業企業的PM2.5進行檢測,未來不符合相關環保標準的企業將全部被關停。陶瓷衛浴行業依舊以“排頭兵”的身份首當其沖 成為治理的對象。
《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進展,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 20%。生產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7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降低。陶衛行 業的環保問題和節能減排壓力可想而知,作為一直以來被政府乃至國家環保部門所公認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陶瓷行業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必然再次感受到更強 的環保政策壓力。
從廣東佛山產區的企業外遷,到各省市出臺多項約束性、限制性的節能減排政策,如廣東佛山等地區的政府制定了具體的排放標準,山東淄博市政府出臺了淘汰落后 產能、整頓治理環境的措施。佛山市原市委書記林元和在佛山主政時,佛山關閉了200多家建陶企業,轉移了40多家陶企。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山東淄博。“如 果嚴格地按照環保的相關要求,陶瓷行業絕大部分的廠家都得關門,能夠繼續生產的可能一個巴掌都數不完。”國家相關協會的一個高層領導私下里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稱,在陶瓷行業發達的意大利、西班牙,陶瓷和其他產業一樣是平衡、和諧的,陶瓷產業也可以是綠色環保的。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協會會長葉向陽認 為,應努力實現“四個轉型”:一是由資源依賴型轉向資源節約型﹔二是由環境污染型轉向環境友好型﹔三是由數量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和“六高高產品及服務 質量和性價比、高科技及文化藝術元素含量、高附加值和勞動生產率、高集約化水平、高信息化水平、高國際化水平兩自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型﹔四是由大 而不強型轉向既強又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