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做磨企的關鍵是什么?當然,產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如果僅僅以前者為重,那么就容易沾沾自喜滿足于所謂的技術研發優勢上,而忽略市
做磨企的關鍵是什么? 當然,產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如果僅僅以前者為重,那么就容易沾沾自喜滿足于所謂的技術研發優勢上,而忽略市場效應,而后者則是立足于市場需求,主動去適應市場變化,并充分挖掘企業或產品自身的利益點,并最終取得消費認同的最現實做法。這是中小型磨企最值得注意的品牌戰略。
確實,也有不少企業做到了成功,可是卻說不清楚為什么成功,更不知道具體是怎么成功的。究其原因很大層面上是機會主義主導所致,其領頭人憑著自身良好的悟性,敏銳的感覺再加上超強的勇氣,成功的就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時至今日,在競爭越來越激勵的市場環境下,這條路徑成功的概率只會越來越低。因此,每個磨企都必須從現在開始關心起自身長遠的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是一個企業的行動綱領,不管何種類型的企業,都必須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對宏觀環境及競爭對手的深刻分析,往往會有不少企業在制定戰略時,脫離了特定的社會背景和市場環境,甚至是老總一人“后腦勺一拍”就定下所謂的戰略了。可想而知,這樣的企業戰略究竟會有多大的可操作性。
產品是形,品牌是魂。
在品牌的生存發展之路上,常人的慣性思維中都還停留在需要千錘百煉、持之以恒付諸大量心血和努力層面。誠然,從一個產品演化成為商品直至塑造成品牌,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汗淚行舟,風雨兼程。努力是那個時代奮斗的縮影,時至今日,品牌的機會成本是否更應該講究效率呢。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競爭加劇,同質化產品引發的是市場的被動和需求的盲目,沒有品牌就是等死,想必許多老板都有刻骨銘心的體會。戰略規劃、品牌提升、管理重塑等已被眾多企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其中,就其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之一的品牌來說,它所支撐的必將是強大的市場基礎。
在這個“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殘酷時代,中小磨企應該清醒頭腦明確目標,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如何在殘酷的拼殺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因此整合資源包括重組并購,共建聯盟、企商互動等多種方式往往能縮短品牌導入的路徑,千萬不能再犯以往那種只知埋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的錯誤了。
君不見,在我們周圍,眾多磨企勤勤懇懇運作幾十年,但時至今日產品仍默默無聞,更不用談什么品牌了,什么原因?
只有主觀的努力有時甚至是一意孤行的堂吉訶德式的做派而恰恰不知道行業的運作客觀規 律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帶來了更多的選擇,而他們恰恰就在眾多的選擇中只知蠻干而迷失了方向。有些企業財大氣粗,多年的市場積累已成就了品牌,但當他們進軍其它行業時,往往缺乏選擇,不會選擇,不知怎樣選擇,只以為憑借自身的實力與資源,人脈底子就能刀槍不入,最后恰恰遭遇了泰坦尼克號的悲劇。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指出,企業做品牌應該明確方向和目的,如果意識中還停留在為忙碌而忙碌,不會選擇好的方法,到頭來白忙一場的情景經常會在市場中出現。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知道,凡事都要講究效率,講究速度,而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做品牌當然是這樣。
現在,不少磨企處于自身規模小、經濟活動的數量不大、實力不強、企業的經營管理較為簡單、抗風險能力差的境地,很多磨企創建的時間不長,還停留在企業所有者原始資本積累階段。而大型企業已經實施充分分工并實現標準化、通用化管理與人本管理來快速創造財富,中小企業仍然以求生存為主,充分體現出生計經濟的特點。
再說具體一點,就是:
首先,磨料磨具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是處于紅海競爭。上游的生產商,生產基本沿用“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完全沒有自己的特色和主打產品,競爭十分殘酷;而下游的銷售商基本都是某單一品牌的代理,生產商的競爭擴展到了下游,導致很多城市都有眾多家銷售公司,市場銷售一片紅海。
其次,很多磨企都是生產主導銷售。產品一般由工廠自行設計、生產,然后在全國自建銷售網絡,或引進加盟商銷售。這樣很容易帶來大量的產品積壓,直接損害現金流,導致很多企業資金周轉不靈。
還有,大多數企業的研發和設計,只是跟隨其他生產廠商和設計師,一哄而上,并沒有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廠商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銷售,從本質上講,仍然是一種“前店后廠”的自產自銷模式。由于能力、精力、實力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他們在每一個模塊都不能做到系統化和最優化,尤其是產品是否滿足市場的需求,仍然靠運氣而定。
當前,面對經濟危機這波寒流和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廣大中小磨企迫切需要真正的實戰營銷專家的指導。因為與超大型磨企相比,絕大部分企業是弱勢群體,基礎差、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弱。他們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生產的產品以低附加值的低端產品為主,產品單一、專業化較強,技術水平較低。大多數企業沒有研發能力、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有自主品牌的也是鳳毛麟角,主要靠貼牌生產,沒有定價權和議價能力,沒有市場主導權,無法形成市場壟斷和技術壟斷。
這樣大大小小問題的存在可以說已嚴重制約了中小磨企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張。
那么,廣大中小磨企該如何尋求有效地突圍呢?事實上,只有通過營銷手段的創新和技術方式的調整來予以解決。可以這么說,不去跟風、模仿、追隨別人做區域老大,而要做區域細分;不要去搶所謂的第一,而應做自身的唯一;不要沾沾自喜自身產品的很多特點上去增加說服力,而應精心策劃獨到的賣點,提煉核心的概念去提高殺傷力等等,這才是當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自身的能力解決不了,那就不能再等待觀望,而應主動出擊尋求真正實戰型外腦的幫助了。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指出,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既然市場上的營銷策劃良莠不齊,那么在選擇時,應該與優質的咨詢機構(比如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一起商議,根據目前企業所遭遇到的問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策劃,企業需要什么?是在訴求上、渠道上、終端上、宣傳上、開發上、競爭上、市場中哪些問題急需解決的等等,這些都必須要明確,策劃對象決定了策劃內容,一定要求匹配。
所以,企業只有通過調整自身的結構特點,重新定位;根據自身的創新與努力;運用一切有效資源成為引導本地區產業中的主導型企業,尋找到在行業生態系統中的位置;通過對外的市場拓展、品牌塑造,建立起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產業鏈號召力的優勢品牌,完成自身在新的行業生態系統中的價值收益,以此實現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