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節能減排產業被定義為國家級戰略產業,在“十一五”期間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間,隨...
節能減排產業被定義為國家級戰略產業,在“十一五”期間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間,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能源消耗的不斷增加,同時國際上圍繞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的博弈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競爭加劇,發展方式的轉變刻不容緩。為此在“十二五”期間規劃了十大重點投資領域,包括節能改造、節能產品惠民、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十個方面。
節能改造工程包括鍋爐(窯爐)改造和熱電聯產、節約和替代石油、建筑節能等領域,目標要在“十二五”時期,分別形成7500萬噸、1120萬噸、6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則側重加大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力度。其中,民用領域重點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節能家用電器等,工業領域重點推廣高效電動機等,產品能效水平提高10%以上,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目標是“十二五”時期形成1000億千瓦時的節電能力。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也是重點任務之一。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要新建配套管網16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噸,升級改造污水日處理能力2600萬噸,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700萬噸/日。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強化垃圾滲濾液處置。“十二五”時期分別新增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削減能力280萬噸、30萬噸。
根據《規劃》,“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投資需求2.366萬億元。其中,節能重點工程、減排重點工程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投資分別為9820億元、8160億元和5680億元。節能、循環經濟、重點流域工業污染防治、煙氣脫硫脫硝工程所需資金主要由企業通過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和社會資金解決,各級政府安排一定資金予以支持和引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國家對重點建設項目給予適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