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12年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我國機床業仍保持增長形勢,并成為國際上的機床制造第一大國。但是,我國仍然是全球機床第一進口大國,我國的高檔機床還主要是以進口為主。華夏模具網表示,我們雖然具有很好的產業鏈,但是缺乏精益求精的高檔機床產品。在此,不僅讓人感慨,中國機床行業快速發展了近十年了,那么我們的"機床強國"之夢是否已經實現了呢?
差距不是縮小反而擴大?
在針對機床行業發起的"你認為國產機床與國外機床的差距是加大了還是縮小了?"的調查中,認為有不同程度縮小的受訪者所占的比例近70%。其中,認為"差距縮小了不少"的受訪者占17.5%,認為"差距縮小了一些"的占50%。這表明國產機床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的確與國外產品縮小了差距,這一點已經得到行業人士的共識。但是,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作為"機床大國"的中國,并沒有縮小與國外先進同行的差距。華夏模具網表示,盡管在這次調查中持類似看法的人只是少數,但這種觀點在某些細分行業和產品領域,卻不乏數據支持與實例論證。
從2000年以來,中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逐年增大。縮小逆差,擴大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是振興機床乃至裝備行業的一個必然過程。但是,在一次展會上,一位供職國外數控系統公司的人士就對華夏模具網表示,以他多年從事數控系統銷售及對這個細分行業的了解,他個人認為現在國產數控系統與國外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越來越大了。
國內外機床產品,差距在哪兒?
在調查中顯示,中外機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機床內部電、氣、控等配置(16.5%)。這一調查結果基本和業內專家們的看法相吻合,他們在多年前就反復強調中外產品的差距主要來自于產品本身,并列舉了以上這些要素,同時呼吁國內企業提高產品的這些參數,以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對于具體的執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項:"驗收手段應該更加嚴格"(38.0%),"申報程序應該更加簡化"(29.8%),"申報的信息應該更加公開化"(28.7%)。華夏模具網指出,專項的開展,實際上是國家、地方、企業三方聯合的一個投資,其中國家和地方所占的比例要更大一些。既然是投資項目,就需要有相應的投資效益。華夏模具網認為,專項的驗收,就是論證投資效益的一個過程,其結果公正與否,關乎對投資者的責任、項目的正常開展,以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十二五"機床行業發展規劃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推進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產業化進程。
國產功能部件如何縮小差距?
2009年國家啟動了16個科技重大專項,"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名列其中。在該科技重大專項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7項數控系統、17項功能部件及關鍵部件。并將此與重點開發的8大類57種主機產品并列,足見專項對功能部件行業的重視。
功能部件、數控系統是目前機床行業產業結構的兩大"短板",華夏模具網表示。我國數控系統在應用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盡管如此,一些主機廠還是表示,國產系統也不錯,但是穩定性還是有待提高。同時,在國內一些主流主機廠的數控系統以及功能部件購置名單中,我們看到的多為西門子、發那科的身影。
一方面是客戶對國產系統和功能部件的猶豫態度,另一方面是國外同行對中國市場的隨時跟進。這家國內磨床企業屬于后來崛起的新軍,整機性價比較高。當問及博世力士樂公司為何會與這家磨床企業合作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是他們新近在中國市場推出的一款專門用于磨床的經濟型數控系統。華夏模具網表示,由此看來,在中國企業為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努力之際,外資企業則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中國市場的拓展。
雖然我國機床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綜合來講,我們還具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長的距離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趕上去,要成就制造強國,我國就必須繼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繼續自主創新。華夏模具網表示,隨著各種政策也極大的鼓勵著機床企業的發展,鼓勵在危機中不斷尋求發展,給我國數控機床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縮小差距,也許是我們展望未來機床行業發展路徑的一個方向。到那時,中國"機床強國"之夢必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