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行業中報業績低于預期影響,6月以來,太陽能板塊已經連續兩個月跌幅超過10%。在市場悲觀情緒蔓延的環境下,貿易戰的升級則令光伏行業雪上加霜,最近幾周該板塊跌幅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上周,以SolarWorld為首新成立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正式發表聲明,稱該組織已經向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提起訴訟。歐盟將展開調查。對此,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四大光伏企業聯合全國約40家企業在京發表聯合聲明,呼吁歐盟慎重考慮發起反傾銷調查,呼吁中國政府積極維護國內企業的合法利益。
長城證券指出,與美國反傾銷調查僅關注傾銷行為對具體行業的影響不同,歐盟在反傾銷調查中將考慮反傾銷對行業外的影響,比如反傾銷是否有悖于公共利益。因此,歐盟行業上下游企業和消費者對反傾銷的影響比美國更大。長城證券認為,歐盟委員會接受訴訟展開調查的可能性很大,而“公共利益”將是本次調查的關鍵點。
根據最新PVInsights樣本統計,上周多晶硅產品價格下跌0.28%;根據EnergyTrend樣本統計,多晶硅最低價已跌破21美元/千克。中下游電池片、組件兩環節價格下跌約1%,跌幅略小,但近幾周單晶硅片相比多晶硅片下跌更快。海通證券(600837,股吧)認為,歐洲擬對國內光伏企業提出“雙反”指控成為短期光伏市場最大不確定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歐洲對中國的本次調查不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而是德國企業經營壓力下的一種保護措施,更多體現為一種政治保護。湘財證券表示,若德國成功實施反傾銷,那么歐盟其他成員國或將效仿,短期內,市場有望出現搶購組件或是裝機潮,但從中長期看,歐洲市場的光伏成本將回到去年年底水平,而在此期間,光伏電價補貼已下調,市場將加速萎縮。歐洲市場占全球市場的60%左右,若中國企業失去歐洲市場,在目前新興市場成長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中國企業將面臨倒閉的風險。國泰君安表示,光伏貿易混戰一觸即發,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層面的表態,以強硬的對抗態度爭取權益。光伏行業的狀況已經超越了供需等市場因素,更多的取決于貿易戰的結果和挽救政策的預期。
而從國內來看,我國商務部近日公布,江蘇中能、LDK、洛陽中硅及大全新能源申請對自美國和韓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對自美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我國逐步強大的貿易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如美國對我國組件的無理“雙反”調查一樣。但業內人士也指出,即使此次“雙反”的稅率較高而抑制了多晶硅進口,但在供求關系仍然平衡和下游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多晶硅原材料價格漲幅也較為有限且不可持續。同時,從長期看,貿易戰中沒有贏家,各種貿易障礙將推升各國光伏產品價格,加重政府對于本國企業扶植的負擔,減緩行業整合的速度。同時,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市場,與各國平價上網的發展目標相背離,無益于光伏市場的發展,市場的冬天將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