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除傳統多晶硅和單晶硅外,國內光伏巨頭企業目前正致力于開發一種兼具單晶硅和多晶硅優勢的新架構——“類單晶”(Mono-like)技術。綜合目前各光伏企業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類單晶硅的...
除傳統多晶硅和單晶硅外,國內光伏巨頭企業目前正致力于開發一種兼具單晶硅和多晶硅優勢的新架構——“類單晶”(Mono-like)技術。綜合目前各光伏企業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類單晶硅的平均效率在18%左右。
保利協鑫、昱輝、晶澳、英利等大型光伏企業均開始著手研發類單晶技術,隨著該技術和市場逐步走向成熟,這些公司的長晶設備均將轉換為類單晶設備。
其中,保利協鑫在2011年推出的“鑫單晶”新型硅片為采用類單晶矽錠制造而成,轉換效率最高為18.5%,效率接近直拉單晶硅片,但成本卻低于后者。目前,保利協鑫計劃該產品的產能達每月1億片。
而昱輝也提出了VirtusWafer,相較于傳統單晶硅片具備更大發電面積,能耗和成本卻較低,平均效率為17.5%,最高為18.04%。
另外,鴻禧光伏也研發出類單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超過18%,組件功率也超過255W,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