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粉粒體之間或粉粒體與壁面之間的粘結或附著,是由下列幾種原因產生的。即:1分子間力;2附著水分的毛細管力;3靜電所致的力(以上均稱為一次附著力);4機械互鎖或機械性糾纏;5熔融,溶化...
粉粒體之間或粉粒體與壁面之間的粘結或附著,是由下列幾種原因產生的。即:1分子間力;2附著水分的毛細管力;3靜電所致的力(以上均稱為一次附著力);4機械互鎖或機械性糾纏;5熔融,溶化或化學反應所引起的結合。(以上兩種稱為二次附著力)。 一般來說,對于一般粉粒體,分子間力很小,只有在特別細的粉體,分子間力才成為重要的因素。
至于靜電所致的力,一般容易在懸浮或流動中的粉粒體中產生。
熔融,溶化或反應所引起的附著,通常只存在于低熔點物或易著水溶化的粉粒體中。
通常較重要的是附著水分的毛細管力和機械性糾纏的附著力。當粒子表面水分很少時,不易形成均勻的液膜,粒子間的附著力不大,只有在水分較多時,才有顯著的附著力。這種附著對于粉狀物料的管道氣力輸送特別有害,當以臨界速度以下的空氣流速輸送時,粉體的附著力將大于對壁面的剪切力而產生附著。
至于成型料,它是含水量1—4%左右的粉粒體,且其中還含有粘結性強的潤濕粘結劑,所以它極易產生粘著,磨具生產過程中常出現混料機具的粘著,粘模現象,成型料輸送過程中對料斗,運輸皮帶等的粘著都是明顯的例子。使用外干內濕的粗,中粒度松散成型料,使用經顆粒粗化的細粒度成型料或者在料中加入特殊的添加劑,都將會大大減輕或完全避免成型料的粘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