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摘要: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方法,屬于樹脂基圓弧形砂輪的加工技術領域。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磨削加工時砂輪垂直方向的安裝位置偏差影響加工后工件的形狀精度,加工精度低的問題。它首先將綠碳化硅磨棒安裝在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工件主軸的真空吸盤上,將砂輪安裝在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磨削主軸的下端部;然后規劃出對砂輪的修整路徑,開始砂輪修整;每相鄰下一個插補周期T開始時,采集當前綠碳化硅磨棒的半徑R,修正所述修整路徑,再采用修正后的修整路徑對砂輪繼續進行修整;直至結束。本發明用于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修整。
主權利要求:1.一種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綠碳化硅磨棒(1)安裝在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工件主軸(1-1)的真空吸盤(1-2)上,將砂輪(2)安裝在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磨削主軸(1-3)的下端部,通過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豎直方向Y主軸、水平方向X主軸和水平方向Z主軸調整綠碳化硅磨棒(1)和砂輪(2)的初始位置關系;工件主軸(1-1)在三直線軸聯動機床XY平面內的位置通過豎直方向Y主軸和水平方向X主軸控制;所述XY平面為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豎直方向Y主軸與水平方向X主軸形成的平面;步驟二:根據綠碳化硅磨棒(1)和砂輪(2)的初始位置關系確定綠碳化硅磨棒(1)對砂輪(2)進行修整的起點和終點;根據砂輪(2)的外輪廓圓弧的半徑r和綠碳化硅磨棒(1)的半徑R確定三直線軸聯動機床XY平面內圓弧插補半徑a為:a=R+r,根據綠碳化硅磨棒(1)的有效磨削長度L確定綠碳化硅磨棒(1)的圓弧插補次數n為:n=L/B,B為每一個插補周期T開始時刻,綠碳化硅磨棒(1)的位移;進而規劃出對砂輪(2)的修整路徑,開始第一個插補周期T的砂輪修整;所述插補周期T為相鄰兩次圓弧插補的時間間隔;步驟三:每相鄰下一個插補周期T開始時,采集當前綠碳化硅磨棒(1)的半徑R,修正所述修整路徑,再采用修正后的修整路徑對砂輪(2)繼續進行修整;直至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三直線軸聯動機床的豎直方向Y主軸、水平方向X主軸和水平 方向Z主軸調整綠碳化硅磨棒(1)和砂輪(2)的初始位置關系的具體方法為: 首先,確定砂輪(2)與綠碳化硅磨棒(1)中心平面的Y向位置: 移動豎直方向Y主軸使綠碳化硅磨棒(1)與砂輪(2)磨料層的上表面接觸,記錄此 時工件主軸(1-1)軸線的Y向位置坐標Y1,移動豎直方向Y主軸使綠碳化硅磨棒(1)與 砂輪(2)磨料層的下表面接觸,記錄此時工件主軸(1-1)軸線的Y向位置坐標Y2,從而 確定砂輪(2)與綠碳化硅磨棒(1)中心平面的Y向坐標Yw: Yw=|Y1-Y2|/2; 使砂輪(2)與綠碳化硅磨棒(1)中心平面的Y向坐標為Yw=|Y1-Y2|/2后,確定綠碳 化硅磨棒(1)與砂輪(2)相接觸表面的X向相對位置: 移動水平方向X主軸,使綠碳化硅磨棒(1)與砂輪(2)的圓弧頂點相接觸,將當前 綠碳化硅磨棒(1)與砂輪(2)的相對位置作為X向相對位置; 最后,確定綠碳化硅磨棒(1)與砂輪(2)的Z向相對位置: 移動水平方向Z主軸,使綠碳化硅磨棒(1)的末端超出砂輪(2)的Z向中點,將當 前綠碳化硅磨棒(1)與砂輪(2)的相對位置作為Z向相對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 B的取值范圍為3~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綠碳化硅磨棒(1)的粒度為400#~150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砂輪(2)的粒度為D3~D15。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砂輪修整過程中,加工參數為: 工件主軸(1-1)的轉速為350~500rpm,砂輪(2)的轉速為4000~5000rpm,磨削深 度為2~20μm,進給速度為50~300mm/min,磨削液為水基乳化液。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旋轉綠碳化硅磨棒修整樹脂基圓弧形金剛石砂輪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 綠碳化硅磨棒(1)的半徑為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