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一套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組成的標準體系或標準框架體系。目前我國碳化硅無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共十四項,行業標準共五項。我國現執行的碳
中國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一套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組成的標準體系或標準框架體系。目前我國碳化硅無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共十四項,行業標準共五項。
我國現執行的碳化硅產品技術條件國家標準(GB/T2480—2008),根據不同用途分牌號規定了粒度組成、化學成分、磁性物含量、鐵合金粒、密度等項目,相對應的檢測分析方法全部等同或等效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國際標準ISO8486(F磨料粒度組成)、ISO6344(P磨料粒度組成)、ISO9286(化學分析方法)和歐洲磨料生產者協會標準FEPA42GB、FEPA43GB、FEPA45GB;中國創新制訂了清潔度的定量測定方法標準(JB/T10151—1999);參考美國、日本標準研制了磨料韌性測試儀器設備并制訂了國家標準《普通磨料球磨韌性測定方法》(GB/T23538—2009)。
世界大多數發達國家市場經濟運行了較長時期,法律法規健全,競爭機制規范,常依靠買賣雙方合同約定,只對涉及產品間配合/配套的術語、代號、尺寸公差、粒度標號/粒度分布和各項質量性能指標的測試分析方法制訂國家標準或者協會標準。
前蘇聯(ГOCT25327—1984)和日本(JISR6111—1998),制訂有碳化硅產品的理化性能標準,只是其指標要求比中國國家標準寬松得多。中國國家標準與日本、前蘇聯國家標準碳化硅化學成分數值對比如表1、表2所列:
表1 中國國家標準與日本、前蘇聯國家標準黑碳化硅化學成分對比
表2 中國國家標準與日本、前蘇聯國家標準綠碳化硅化學成分對比
但在對外技術交流和貿易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發達國家碳化硅生產企業和應用企業標準指標遠遠優于其所在國家標準和我們中國的國家標準。尤其是碳化硅粒度砂與微粉產品,發達國家根據其用途不用,按照對口專用、精密化、綜合利用原則,分成了多種牌號專用產品,專用產品的企業標準指標要求也不同,使生產者和使用者找到了最佳結合點,產品產生了最大效益。有些項目我國國家標準和部分企業實際質量控制中未列入檢測控制項目,如:振實密度、比表面積、清潔度、韌性、電導率等。表2 中國國家標準與日本、前蘇聯國家標準綠碳化硅化學成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