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后,受市場萎縮影響,世界機床產值、消費額、進口額、出口額立即全面下降。在機床技術的發展上,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充分表現在2009年的兩大國際機床...
從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后,受市場萎縮影響,世界機床產值、消費額、進口額、出口額立即全面下降。在機床技術的發展上,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充分表現在2009年的兩大國際機床展(歐洲的EMO、中國的CIMT)上,參展公司銳減、展品減少、參觀人數下降、機床技術創新力度降低,向實用化、低價格、市場急需品種技術方向發展。這在EMO上反映得尤為明顯。因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機床市場仍有較大需求,故影響較輕。在2010年的兩大國際機床展(美國的IMTS、日本的JIMTOF展)上,因世界經濟回暖,情況好轉,從2010年世界機床工業十大新聞、IMTS、JIMTOF展出展品及2011年CIMT所展產品,可以看到當前世界機床的技術動向有以下三點:
1、向高精、高效、高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環保化發展,將成為今后世界機床技術發展的永恒主題。
由于民用、軍工、汽車、宇航,整個制造業產品,不斷提高品質、性能,急切需求加工機床進一步向高精、高效、高自動化、復合化、智能化、網絡化、環?;较虬l展,而且總體機床水平普遍提高。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分析,四大國際機床展,因其歷史,并在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四大不同地點展示,各國之需求、市場、舉辦國背景不同,展品各具特點。如在EMO展上,創新、開發花樣多;在IMTS展上,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難削材加工機床最具特色;在JIMTOF展上,日本高水平機床充分展出,顯示其普遍技術先進、配套齊全;在中國CIMT展上,先進實用產品居多。在2010年JIMTOF展上,日本馬扎克公司展示了其發展新技術的五大理念:①新的馬扎克設計、人機工程學設計手法;②領先的技術、小批高效加工多樣性、靈活性自動化技術;③智能化功能;④節約能源、環境保護;⑤綜合支持、最有效投資、能提供綜合技術解決方案。FANUC公司展示了其三大戰略發展方向:①FA-工廠自動化;②RO-機器人開發應用;③RM-智能化。所有這些,既是當前世界機床發展動向,也將是今后長遠發展方向。將隨世界經濟盛衰,呈波浪狀發展,并開拓出各種新理念、新領域、新產品。
2、科研更加深入、系統有恒;新技術開發、推廣,更加普及;新產品開發速度更快,尤其是工業化國家,對科研、創新的理念特別深刻、普及。
科研是創新的源泉,沒有科研,不可能有創新。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機床工業強國兼制造業強國如美、德、日,在其IMTS、EMO、JIMTOF國際機床展上,科研、創新成果甚多,新技術推廣應用很快、各種新產品開發也很快。在2010年JIMTOF展上,大隈公司創新研究出了“熱親和技術”,通過20余年的大量試驗和測量數據,研究出對機床結構進行熱平衡的一套完整方法,進而研究利用數控系統、選定合理控制點和補償數據,對機床加工誤差進行補償,大大提高了機床結構的熱平衡,從而提高了加工精度。這一技術的突破,機床精度的顯著提高,對今后高精度機床的全面加速發展影響深遠。日本加工中心的定位精度已能達到±2μm,甚至1μm。由于科研創新的深入、系統、有恒,日本的新產品開發速度大大加快。而優質、穩定、可靠、耐用的新元部件、新技術推廣速度也在加快。如直線電機、直接驅動、軟硬件結合、自動補償、防顫系統、四新普及(新材料、新工藝、新元件、新結構)。在2010 JIMTOF展上,各種新產品展出如潮,馬扎克公司展出各種先進數控機床。28臺展品中,有11臺為全新產品。森精機的28臺展品中,有9臺為全新產品;FANUC公司展出了高可靠性、高性價比的Φi-D型系列新數控系統、高速高品質加工的納米級30i/31i/32i-B型系列新數控系統;THK公司展出了精度可達23nm/m的精度直線導軌、直徑2.3m的環形導軌,7m長的直線導軌新產品等等。在CIMT2011上,展出了10條新型生產線。這些充分表明,結合市場需求,新技術的推廣、新產品的開發,均將大大提速。
3、高精度機床、復合加工機床、5軸聯動、難削材加工、大型微型機床的進一步加速發展。世界制造業設備的結構、零件,不斷向高精度、高剛性、高品質大型、微型化、復雜化發展;在結構上特殊、在材料上變化,市場要求有更多的高精度、復合加工、5軸聯動、難削材加工、大型微型機床。因此,有關的新技術、新結構、新產品在不斷涌現。中國近年來重型機床需求增加、發展迅速。日本2010JIMTOF展上,向大型化發展成為其一大特色。中國低中檔機床多,大量進口高檔的高精度、復合加工、5軸聯動、難削材加工機床。美國為發展登上火星的飛船,在與日本合作后研制不少特殊、大型、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
美在華制造業 15%擬撤離
波士頓咨詢集團8日發布報告稱,隨著中國工資水平不斷上漲,預計到2020年或之前,大量美國在中國外包的制造業將抽離中國,屆時將有15%在中國制造進而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搬回美國制造,美國亦因此獲得300萬個就業機會。不過在強大內需及歐盟市場依賴的支撐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并不會因此消退。
這份報告預計,美國將新增的300萬個就業機會,主要來自那些決定縮減中國投資規模,重新采用本土勞動力的美國企業。美國媒體表示,這份報告的樂觀預測將讓白宮感到欣慰,因為奧巴馬政府一直強調,制造業是經濟復蘇的關鍵。
隨著海外制造成本的上升,美國制造業似乎有望迎來復蘇。尤其是中國近年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持續升值,一些美國企業開始大量抽離在中國外包的制造業。波士頓咨詢公司早在今年5月就發布報告預言,美國將在未來5年內重新坐回“制造業一哥”的位子。
報告顯示,2000年中國制造業時薪僅52美分,而美國為16.61美元。到2015年時這兩個數值將分別達到4.41美元和26.06美元,中美之間工資差異正不斷收窄。
同時,為吸引制造業回流,美國國內不斷祭出優惠政策,這將使得一些州成為對于美國本土消費品而言最廉價的生產基地。
不過,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認為,美國企業把在中國外包的制造業抽離中國,并不意味著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制造業中角色的消退,鑒于中國仍擁有支撐其龐大國內消費市場的投資、歐盟等國對中國勞動力的依賴以及中國制造業配套措施的相對完善,中國制造業地位仍有優勢。
歐洲制造業企業情愿“把新產品、新技術帶到中國”
在全球領先的精密刀具制造商瓦爾特繼亞太區總部遷往上海、著手準備在北京、沈陽等地新建三個技術中心的同時,知名汽車生產線制造企業德國恒輪機床正謀劃明年在上海建立全新的機床組裝中心……此間呈現蔓延勢頭的歐洲債務危機似乎并未阻礙這些歐洲企業增資中國的步伐,相反,“把新產品、新技術帶到中國”正逐漸成為一些歐洲制造業企業自主選擇。
種種跡象顯示,歐洲債務危機正在由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蔓延。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7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8月份跌至49,較7月份的50.4進一步下滑,創下兩年來最低水平,同時也跌破50的榮衰分界線,意味著制造業重新陷入萎縮,為歐元區近兩年來首現。
此前發布的經濟數據也顯示,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降至僅為0.2%,遠低于第一季度的0.8%,同時也創下自2009年經濟走出衰退以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這似乎并未影響到歐洲制造業對于未來發展的信心。近日于德國漢諾威舉辦的2011歐洲機床展16個展廳展出總面積達到29萬平方米,吸引來自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的2037家制造企業參展,展覽規模創下該展會開始以來的新紀錄。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觀察,盡管全球經濟增速減緩對歐洲制造企業的業務產生一定影響,歐洲本地市場的訂單量有所減少,但與此同時,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訂單仍呈現快速增長勢頭;當前國際機床行業發展形勢良好,機床需求將保持較高水準。預計到2015年,西歐、美國、以及金磚國家對于機床需求將達到680億歐元(相當于約5784億元人民幣),是2010年的兩倍,這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長將會來自中國。
德國機床制造業增長將放緩
據德國金融時報9月20日報道,德國機床制造商聯合會(VDW)主席卡普在漢諾威“世界金屬加工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2011年下半年該行業增長將放緩。德國機床制造業現有就業人員約7萬,年銷售額100億歐元,該行業發展趨勢是衡量德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2011年前7個月該行業訂單增長了91%,創歷史最高紀錄,卡普預計該行業產值今年將增長30%。當前該行業大訂單主要來自于新興市場國家,70%的產品出口到海外,其中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國,約三分之一的出口機床銷往中國。德國機床生產商德馬吉DMG總裁Kapitza表示,2012年德國機床制造業訂單將下降20%~30%。
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機床工具市場消費額將平穩增長,平均年增長率將超過10%,到2015年,年消費額將達到約8500億元。而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預測,中國對于高端機床工具的需求將從2010年的36億歐元(相當于約306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5年的100億歐元(相當于850億元人民幣)。
受此影響,如何拓展中國市場,如何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成為眾多參展企業關注重點。瓦爾特大中華區總經理佩爾·托內爾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中國絕不僅僅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而是最重要的客戶之一,而且很有可能就是最最重要的客戶;他并透露說,繼將亞太區總部遷往上海后,瓦爾特正著手斥資在北京、沈陽、成都或重慶建立三個技術中心,以達到與區域客戶距離拉得更近,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靈活的技術支持等目標。
恒輪機床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正謀劃明年在上海建立一個全新的機床組裝中心,同時還計劃在中國各地建立多個新的區域性服務網點,以滿足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對于售后服務的需求。
此間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表示,從世界范圍內看,機床工具行業主要用戶的投資預算仍然很高,未來兩年的有望保持在10%以上,特別是汽車、飛機制造業企業,紛紛計劃在新市場、新技術和新模式上進行戰略投資,機床工具行業無疑將因此受益。
與以往僅將中國當成一個產品銷售市場的做法不同,越來越多的歐美制造業企業在將最新的產品帶到中國的同時,也將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生產設備以及最先進的服務理念帶到中國,“把高新技術帶到中國去”也成為展會眾多歐美企業的呼聲。瓦爾特集團大中華區市場經理孫歡就告訴記者,瓦爾特在機床展上展出的最新產品、技術及服務也將同步在中國市場推出。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會長馬丁·凱普表示,國際化已成為制造業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單純出口產品已難以滿足企業在新興國家發展的需求。一項針對30家國際知名制造業企業的調查就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稱,如何推進企業國際化是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挑戰。
日本機床廠家優化海外生產體制
受日元持續升值影響,日本機床生產制造商被迫強化海外生產機制,在世界各地進行生產優化。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透露,國際知名的日本山崎馬扎克公司停止了部分中小型機床的國內生產,改由美國分公司生產、再進口到日本的方式,提高盈利。山崎馬扎克還表示,視今后的匯率變化,還將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機床種類,分散匯率風險。
日元升值令日本機床廠家在海外的競爭力受到影響,已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亞洲的日本企業紛紛采購比日本制造便宜2~5成的中國、中國臺灣機床。預計中國臺灣機床公司臺東精密機械2011年在日銷售額將達5億日元,相比于去年的8倍;中國塑料成型機公司海天國際2011年4~8月在日銷售額同比增長5倍,今年有望銷售120臺機械。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日本的機床生產制造商被迫加強在海外尤其是亞洲的生產和銷售,牧野銑床、OKK、豐和工業分別著手在新加坡、泰國和中國進行生產,擴大生產能力。
另據報道,受中國金融緊縮政策影響,8月份中國向日本機床的訂貨量同比減少10.1%,時隔23個月首次出現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