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新華僑報》12日刊出署名文章說,日本整個制造業出現“加拉帕戈斯”現象。正在此時,又發生兩樁叫日本人無法平靜的大事,就是今年中國GDP將要超過日本以及豐田陷入召回事件中。日本人...
《日本新華僑報》12日刊出署名文章說,日本整個制造業出現“加拉帕戈斯”現象。正在此時,又發生兩樁叫日本人無法平靜的大事,就是今年中國GDP將要超過日本以及豐田陷入召回事件中。日本人對長期信奉的“日本制造業天下第一”這一神話開始產生懷疑,終于開始正視和研究新對手了。也許時至今日才進行這樣的研究未免舉步過晚,但日本人還是希望由此能達到亡羊補牢效果。 文章摘編如下:
最近,日本經濟界有兩個話題很是熱門。一是日本的GDP總量將被中國超過,自從1968年日本首次爬上“世界第二”的寶座以來,維持了42年之久的這項紀錄將停止更新。第二個話題是日本整個制造業里出現的“加拉帕戈斯”現象。
說起位于太平洋東部,離厄瓜多爾本土有1100多公里之遙的加拉帕戈斯群島(Galápagos Islands),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熟悉。這是個由7個大島、100多個小島組成的群島。
1835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環球航海時來到這個群島考察,他發現各個島上的動植物為適應自然環境而發生變化。這個發現使達爾文認識到自然也能對物種進行選擇,為他的“適者生存”的進化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觀點。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該群島定為“人類自然財產保護區”。
一直到90年代末,日本國內暢銷的電子產品就是世界趨之如鶩的熱銷商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由索尼首先開發出來的“隨身聽”在日本一炮打響后,不久就風靡了全世界。可是,進入本世紀后,日本電子制造業不但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盛況,反而在世界制造業中的地位卻不斷下降。比如,2000年時,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在內的日本電子產品的出貨量尚能占住全世界產量的大約十分之一左右,可是到了2010年,這個比例落到了二十五分之一至三十分之一。日本的存在感顯然已經不如以前了。
從手機制造領域來看,這個現象尤其突出。2000年時,全世界的手機產量約為4億臺,日本的產量是5200萬臺(含PHS)。可是,到了2007年時,日本的產量沒有變,世界的產量達到了11.4億臺,日本的比率跌到了二十五分之一。而且,在世界市場上幾乎看不到日本制造的手機的影子。
日本的手機廠商因為要搶奪日本國內市場,往小小的手機里加進了過多的功能,崇尚完美的日本社會的消費習慣又使這些廠家在質量上拼命追求精益求精,結果日本手機出現了“過剩質量”和“過剩功能”的現象,加上過高的制造成本,使得世界市場上的大多數消費者無法接受價格昂貴的日本手機。這樣在手機制造領域就出現了“加拉帕戈斯”現象,日本制造的手機只有在日本國內才會有銷路,而無法走出日本四島。反過來也一樣,因為日本成了一個隔絕的市場,即便如打遍世界無敵手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世界級的手機制造商到了日本也寸步難行,一籌莫展,沒能獲得具有實際意義的市場占有率。
如果這種現象僅限于手機制造領域,問題還不大。可是,這種現象幾乎成了從筆記本電腦到機床的日本整個工業產品的共同現象時,日本人就開始坐立不安了。
而正在此時,又發生了兩樁叫日本人無法平靜的大事,那就是今年中國的GDP將要超過日本以及豐田因為質量問題陷入全世界規模的汽車召回事件之中。日本成了世界經濟競賽中,動作緩慢的一只巨龜,面對著腳步輕盈快捷的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有點不知所措。
日本人對長期信奉的“日本制造業天下第一”這一神話開始產生懷疑,終于開始正視和研究三星等電子制造業的新明星了。也許時至今日才進行這樣的研究未免有舉步過晚之感,但日本人還是希望由此能夠達到亡羊補牢的效果。
來源:中國金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