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年前,人們恐怕很難把浪漫旖旎的珠海和氣勢磅礴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聯系在一起。然而,三年后珠海做到了。世界級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這是珠海建立經濟特區30多年來...
三年前,人們恐怕很難把浪漫旖旎的珠海和氣勢磅礴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聯系在一起。
然而,三年后珠海做到了。
世界級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這是珠海建立經濟特區30多年來提出的最宏偉的產業發展目標,這也充分地表明:高欄港積極搶占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呈現出高端發展、集聚發展態勢。
抓機遇,珠海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珠海建設世界級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基地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隨著中國造船業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船東把他們的訂單交給了中國造船企業。而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既符合中國企業當前比較優勢,又符合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近年來,國家層面連續出臺鼓勵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鼓勵政策。此乃“天時”。
所謂“地利”珠海總投入超過1500億元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欄港五大新碼頭的獲批和建設,一大批港口集疏運體系重大項目的建設使得高欄港一躍成為珠三角水深條件最好、功能最齊全的港口,使得珠海成為發展臨港工業的最佳承載地之一。
最終讓珠海在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的則是“人和”。
2008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實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珠海利用高欄港的良好條件,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建立國家級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而國家南海油氣資源發展戰略的實施更為珠海建設世界級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基地創造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此時需要的是開拓者的勇氣和行動。
珠海人在新一輪的大發展中,積極搶抓央企戰略布局調整和大型民企擴張的機遇,主動出擊,收獲滿滿。中海油、中船等“國字號”央企以及三一重工等民企中的佼佼者紛紛落子珠海。人們充分感受到珠海建設世界級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氣概。
沿著高欄港區內的黃茅海岸邊一路走過,到處是泥頭車不停穿梭往來填海造地的場景。“這里是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接下去是三一重工項目和珠江鋼管項目。”高欄港經濟區產業發展局局長張戈解釋說,這些項目以后都將成為國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龍頭項目。
來源:國際船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