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多災多難一年,金融危機到來席卷了整個世界,所有市場都危機余波忐忑不安以求平穩,而刀具市場卻傳出這樣一個聲音:2010年,刀具市場將迎來又一個春天。2010年刀具市場發展形...
2009年多災多難一年,金融危機到來席卷了整個世界,所有市場都危機余波忐忑不安以求平穩,而刀具市場卻傳出這樣一個聲音:2010年,刀具市場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2010年刀具市場發展形勢
我國目前年刀具銷售額為145億元,其硬質合金刀具所占比例不足25%,不僅與國際市場刀具產品結構相去甚遠,也不能滿足國內制造業對硬質合金刀具日益增長需求。國內制造業消費刀具,硬質合金刀具比重已達50%以上,供需結構脫節問題已十分嚴重,其后果大量過剩高速鋼刀具以低價出口或內銷,同時高效硬質合金刀具卻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進口量已從2001年0.9億美元上升到2005年4.5億美元。
發達國家,目前硬質合金刀具已占刀具主導地位,比重達70%。而高速鋼刀具正以每年1%-2%速度縮減,目前所占比例已降至30%以下。金剛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刀具比重為3%左右。
我國目前年產高速鋼材8萬噸左右,約占全球總產量40%,消耗了大量寶貴鎢、鉬等稀有資源。這種盲目擴張低水平重復,使得生產高速鋼刀具大量過剩,不得不以低價銷售,導致大量刀具生產企業效益低下。年產硬質合金1.6萬噸,也占全球總產量40%左右。但,硬質合金制品附加值最高切削刀片產量只有3千余噸,只占20%。這種狀況,一方面造成國內急需硬質合金刀具供給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寶貴硬質合金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從經濟效益方面比較,我國硬質合金年銷售收入約5.6億美元;日本僅為我國產量40%,但銷售收入高達26.33億美元,其刀片比重高達72%,使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業也獲得了良好效益。我國工具工業應該從得到一些有益啟示。
據有關資料顯示,去年我國共進口各類刀具產品23364件,比上年增加64%;進口刀具購置費高達2億8516萬美元,比上年增加87%。這些數字說明,國產刀具還遠遠趕不上機床主機發展,所以才造成目前“洋刀”暢銷局面。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愈加顯著今天,明確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找準五金刀具制造界發展趨勢并迎頭趕上,便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工廠”,這只一些樂觀人士估計。目前,我國制造業主力還集搞來料加工,獨立生產高尖端技術型產品能力還不強,整體競爭力還有待提高。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們差距哪里?
產業結構落后國產機床不得不配“洋刀”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發達國家制造業大規模向國轉移,同時國內制造業也加快了技術改造步伐,于國產數控機床開始大量進入制造領域。隨之一個尖銳矛盾很快浮出了水面,先進數控機床,配不到先進國產刀具,不得不配“洋刀”。國刀具工業幾十年如一日產品結構,新發展時期終于暴露出嚴重缺陷,拖了制造業現代化后腿。
據專家分析,我國差距階段性。主要表現,制造業仍以低端制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僅為26.23%。作為出口大國我國,出口物品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低。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能耗卻高出國際發達水平20%到30%。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