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煤炭大省山西遭遇了“電荒”。來自山西省電力公司的消息:入冬以來全省最大用電負荷達到1732萬千瓦;與此同時,省內電力供應明顯不足,最大電力缺口達320多萬千瓦,預計年底電力供應缺口...
煤炭大省山西遭遇了“電荒”。 來自山西省電力公司的消息:入冬以來全省最大用電負荷達到1732萬千瓦;與此同時,省內電力供應明顯不足,最大電力缺口達320多萬千瓦,預計年底電力供應缺口將達到500萬~600萬千瓦,缺口占總用電需求的20%~25%。
“電荒”的原因何在?是電網調配不夠周全、還是發電機組裝機容量不夠?抑或是動力短缺?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煤荒”如感冒病毒般在電廠間蔓延
撥通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發電部副主任吳銘的手機時,他正在煤場上忙著對剛剛運來的煤炭進行發熱量檢驗。
“發電部本來的重點工作是發電,可我們現在整天呆在煤場,想的是去哪兒買煤,差不多可以改名叫煤調部了。”
對火電廠來說,煤就是命根。沒有煤,哪來電和熱?
該廠新出臺的一些舉措可以表明電廠的“煤荒”焦慮:該廠每周指派一名廠領導負責煤源籌集和來煤化驗,遇到煤特別緊張的時候每天都有專門的領導盯關于煤的各項工作。
據吳銘稱,僅今年一年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就遭遇了至少四次“煤荒”,11月上旬山西全省電力供應吃緊,上級指示我們加足馬力發電,“可外面的煤運不來,就只有用庫存的煤,直到把庫存的煤全部吃光,都挖到黃土了。”
在第二熱電廠工作20多年的吳銘感覺到,“這幾年電廠遭遇‘煤荒’越來越頻繁了。”
據調查,山西的火電廠缺煤的現象普遍存在,“煤荒”如感冒病毒般在各個電廠蔓延。
一邊是煤炭產量創新高,一邊是電廠鬧“煤荒”
缺電是因為山西煤炭產量不足嗎?事實恐怕并非如此。據了解,今年10月份山西煤炭產量達6758萬噸,創月產量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山西省煤炭總產量將達到7.2億噸,超越內蒙古重新確立全國煤炭產銷第一大省(區)的地位。
一邊是煤炭產量創新高,一邊是電廠鬧“煤荒”。一位從事電力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計劃電’遭遇了‘市場煤’,已經市場化的煤近幾年價格逐步攀升,而電廠生產出來的電在上網時的價格多年未動,一直偏低,這導致電廠不愿意掏高價錢買煤,同時煤炭企業也沒有積極性供應電廠電煤。”
電煤是專供電廠發電使用的煤炭。多年來,電煤實行的是計劃調撥的供應方式:年初由國家有關部門或各省政府出面協調,組織煤炭、鐵路和電力等系統專門舉行煤炭訂貨會,簽訂一年的電煤購銷合同。前些年,簽訂電煤合同的時候對電煤的價格專門規定,不管煤炭市場價格如何,為了保證電力生產,電煤價格要相對穩定。而隨著近些年市場化后煤炭價格逐年攀升,煤企更愿意將煤炭放在市場上高價出售,原有的電煤定價機制被逐步打破,煤炭企業和電廠簽訂電煤購銷合同時,“只定量不定價”。
盡管如此,煤企供應電煤的積極性也不高,電煤合同的落實情況也不樂觀。以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為例,年初該廠與山西某大型煤企簽訂了年供應150萬噸的電煤合同,但截止到現在,只兌現了40萬噸,剩下的遲遲沒有到位。
電煤來不了,電廠就得想辦法到市場上買煤。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很多電廠不得不到煤價相對便宜的陜西、內蒙古等地買煤。
目前,大唐第二熱電廠日用煤量是1.5萬噸左右,吳銘坦承,完成今年預期的發電量難度很大,原因就是“缺煤”,記者在該廠采訪的當日,一組裝機容量20萬千瓦時的機組就因為缺煤而停掉了。
比“煤荒”更為致命的是,在電煤合同得不到落實,市場煤價格節節攀升的大環境下,自2008年以來,分布在山西運城、晉城、長治等地的火電廠,雖然分屬華能、大唐等不同的電力公司,不少都出現了虧損。
“很多人都以為電廠的日子好過,其實我們廠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了,現在我們想的不是怎么盈利,而是想辦法使虧損的少一些。”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思想政治部主任李萍說。
電廠連年虧損,電廠職工的收入也在不斷下降。以大唐第二熱電廠為例,前些年沒有出現虧損時,算上工資和獎金,發電部副主任可以拿到5000元,可如今即便完成所有任務也只有3000元,從事政工工作的人員則更少,工資加獎金才1000多元。
調整上網電價太難了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山西省大多數火電廠都虧損,除了煤價上漲的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的火電廠的上網電價明顯偏低,比如山東的上網電價大約是0.45元,南方一些省份的上網電價是0.5元多。
據記者了解,之所以出現不同地區的發電廠上網電價不同,主要是原來計劃經濟時代制定的政策延續實行造成的。以前設定上網電價的時候考慮到一些省份本身沒有煤,發電需要到外地買煤,所以就用適當拉高上網電價的方式來彌補物流成本。而發展到現在,不管本省有沒有煤,發電廠都需要到各地買煤,物流成本在發電成本中占的比例其實已經很小了。
對發電廠來說,那怕上網電價調高幾厘錢也是很可觀的。“如果山西的發電廠的上網電價與全國其他地方上網電價拉平的話,我們肯定不會虧損。”吳銘說。
但他緊接著說:“調整上網電價太難了。”上調上網電價極有可能導致終端電價如居民用電等價格的上調,而在生活必需品價格節節攀升的當下,公眾對電價的調整極為敏感。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煤價高昂、上網電價偏低、企業虧損運營的狀況下,電廠的生產積極性難免會受到影響。
雖然山西省內遭遇“電荒”,但山西還擔負著向全國其他省市輸電的重任。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累計外送電量達506多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以上。雖然目前山西面臨嚴峻的缺電局面,但外輸電量仍超過全省發電量的1/3。
不僅如此,因為時處冬季,山西省內不少發電廠還承擔著供熱重任。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擔負著太原北部城區很大面積的供熱任務,據吳銘介紹,裝機容量30萬千瓦時的機組只有發電量達到20萬千瓦時才有條件供熱,裝機20萬的至少要達到15萬時才能供熱,“只有找到煤才能保證日常的供熱”。
因為缺煤,供熱安全系數也受到了影響。煤炭充足的話,熱電廠可以同時開多臺機組供熱,一個機組出問題了,就可以立即切換到另一臺,可現在因為煤炭緊張,只能讓一臺機組運轉供熱。
“只能期望機器不出任何問題。我們現在已經到極限了。”吳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