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10年8月以來連續4個月回升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出現回落。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1月1日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12月我國PMI為53.9%,比上月回落1...
自2010年8月以來連續4個月回升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出現回落。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1月1日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12月我國PMI為53.9%,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匯豐PMI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2010年12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為54.4%,在連續4個月上升后,略有回調。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標,PMI回落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增速或許會有所下滑。 經濟平穩增長態勢確立
CFLP有關人士指出,PMI指數回落,是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以及為穩定物價對一些行業“有保有壓”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屬于經濟自發、主動性調整。
匯豐報告也顯示,2010年12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為三個月以來最低,但仍高于長期平均值52.3%,表明制造業整體經營狀況繼續向好,仍然處在復蘇通道之中。
從各分項指數來看,大多呈現下降態勢。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上升,但升幅較小,多在1個百分點以內;其余各指數均有所下降。其中新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降幅較大,分別為2.9和6.8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2010年12月PMI指數較上月降低1.3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下降比較明顯,值得關注。2010年11月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較上月略有提高,出口和投資增長率明顯提高,從這些情況來看,未來經濟下行趨勢不會很明顯。”
分行業看,20個行業中,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飲料制造業為首的14個行業高于50%,為首的4個行業達到60%以上;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低于50%。從產品類型看,原材料與能源類企業低于50%;中間品、生活消費品和生產用制成品類企業高于50%。
價格水平回落 后期壓力仍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PMI分項指標中購進價格指數為66.7%,比上月回落6.8個百分點,回落態勢較為明顯,這說明國家一系列穩定物價的措施初見成效。
CFLP有關人士認為,雖然該指數有所回落,但后期面臨的壓力依然較大。目前,購進價格指數仍然保持高水平。從行業來看,多數行業購進價格指數保持在60%以上。個別行業,如機電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甚至達到70%左右。
“這反映出當前價格形勢呈現新特點,就是由前期糧食、食品引領市場價格上漲,向能源、基礎性原材料價格上漲轉移,這種態勢將增加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削弱我國優勢行業的出口競爭力。” CFLP人士指出。
另一回落較明顯的為新訂單指數,去年12月該指數為55.4%,比上月回落2.9個百分點,顯示出需求呈適度回落趨勢。
CFLP有關人士指出,從新訂單指數來看,市場需求已連續四個月上升,上月達到58.3%階段性高點,本月有所回落,目前仍高達55%以上,是上升到一定階段后的適度回調,屬于正常現象。
而在匯豐公布的數據中,去年12月平均投入和產出價格漲速雖出現環比放緩跡象,但仍暗示通脹壓力仍存。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2010年12月PMI雖然放緩,但目前政策的著力點是仍是應對通脹,預計有關部門仍會主要依賴數量型緊縮措施來削弱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同時,也可能小幅升息以穩定未來幾個月的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