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鋼鐵20強集中度透析2010年全球鋼鐵企業產量前20強名單日前出爐,我國鋼鐵企業占據9席。安賽樂·米塔爾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河北鋼鐵集團位居第二位。我國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
鋼鐵20強集中度透析 2010年全球鋼鐵企業產量前20強名單日前出爐,我國鋼鐵企業占據9席。安賽樂·米塔爾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河北鋼鐵集團位居第二位。我國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沙鋼集團和首鋼集團也躋身前10強,分列位列第3、第4、第5、第9和第10位。中國大型鋼廠的大規模擴張計劃,已經使得該國鋼鐵產量在全球總量的份額從2005年的不足10%大幅提升。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透露,來自國際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鋼鐵產量為14.14億噸,中國的產量為6.267億噸,占到全球總量的44.3%.中國政府要求鋼鐵企業未來五年進一步提高產量,作為產業整合計劃的一部分,河北鋼鐵集團、寶山鋼鐵和武漢鋼鐵等均計劃2015年末前將年產量提升至逾6,000萬噸。 2010年排名 產量(萬噸) 同比增幅(%) 2009年排名 1. 安賽樂米塔爾 9,060 23.8 1 2. 河北鋼鐵* 5,290 6.4 2 3. 寶山鋼鐵* 4,450 14.4 3 4. 鞍本鋼鐵* 4,030 7.8 4 5. 武漢鋼鐵* 3,650 20.4 6 6. 浦項鋼鐵 3,540 13.8 5 7. 新日本制鐵 3,450 30.2 7 8. JFE鋼鐵 3,110 30.7 9 9. 江蘇沙鋼* 3,010 14.0 8 10.首鋼集團* 2,580 32.3 12 11.塔塔鋼鐵 2,350 7.3 10 12.山東鋼鐵* 2,320 8.9 11 13.US Steel 2,220 46.1 16 14.河北新武安鋼鐵* 1,860 11.4 -- 15.NucCorp 1,820 30.9 19 16.Gerdau 1,780 31.9 20 17.渤海鋼鐵集團* 1,740 13.0 -- 18.Severstal 1,700 13.3 17 19.蒂森克虜伯 1,670 51.8 -- 20.Evraz 1,630 6.5 15 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近年來,隨著聯合重組進程的加快,河北省鋼鐵產業集中度得到不斷提高,同時誕生了河北鋼鐵集團等大型、超大型鋼鐵企業,為河北省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但與此同時,在核心技術和產品結構等方面,河北省鋼鐵工業與一流水平還存在不小差距,需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2010年,全球粗鋼產量達到14.14億噸,同比增長15%,創歷史新高。世界各大鋼廠產能利用率多數出現兩位數增長,但產量仍未恢復到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中國2010年的粗鋼產量為6.267億噸,同比增長9.3%,占全球總產量的44.3%.由于2009年的基數較低,美國和歐盟地區的增幅較高,而亞洲和獨聯體的增速相對較低。其中,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的粗鋼產量同比增幅最大,接近52%,排名從去年的第23位躍居至今年的第19位;美國鋼鐵公司的增幅為46%,從去年的第16位躍居到第13位;日本新日鐵、JFE公司以及美國紐柯公司的粗鋼產量增幅均超過30%.中國鋼鐵企業的粗鋼產量增幅雖然沒有歐美和日本鋼廠高,但由于基數大,依然有六家企業進入全球鋼鐵產量的十強。除了河北鋼鐵集團和寶鋼集團,鞍本鋼鐵集團、武漢鋼鐵集團、沙鋼集團和首鋼集團,分列位列第四、五、九和第十位;韓國最大的鋼廠浦項制鐵,日本最大的鋼廠新日鐵和日本JFE則分列第六、七、八位。而在2009年的鋼鐵產量十強中,來自中國的鋼廠還只有5個。值得注意的是,與2009年相似,河北鋼鐵超過寶鋼,已經位列全球鋼鐵產量"榜眼"之位。在完成河北省內幾家大鋼廠唐鋼、邯鄲鋼鐵的合并整合后,2010年,河北鋼鐵又將河北省內十幾家民營鋼鐵企業納入旗下,鋼產量躍升到6000萬噸左右。 不過,由于地方政府利益格局和強強難以聯合,除了河北鋼鐵之外,國內其他鋼鐵巨頭去年在兼并重組方面進展不大。目前,國內最大的10家鋼鐵集團的粗鋼產量占據全國粗鋼總量的比例仍不足50%.這與《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國內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的產能要占到全國產能比例45%以上的目標還相距甚遠。這表明了,盡管我國鋼鐵單獨產量巨大,但目前我國的鋼鐵集中度依然偏低。 產業整合金融化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中鋼協"宣布暫停集體性鐵礦石談判后,各省紛紛宣布加快省內鋼鐵企業整合。中鋼協一位負責人表示,繼山東開始省內鋼鐵企業整合后,山西省也宣布將省內鋼鐵企業整合為兩大鋼鐵企業。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觀察,現在全球正在掀起的第四輪鋼鐵業大規模并購重組的浪潮,正在弱化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鋼國家的鋼企的規模優勢,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各省紛紛開始新一輪鋼鐵企業整合,一方面緣于國內鋼鐵產業政策、節能減排政策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艱難,鋼鐵企業如果不整合產能規模,將來在獲取資源價格等方面將處于絕對劣勢。 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表示,2008年6月30日,由原唐鋼集團和邯鋼集團強強聯合組建而成河北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內部僅依靠發揮整合優勢和協同效應,就取得在單個子公司分散經營下都無法實現的整合效益高達70億元,獲得銀行整體授信規模超過2300億元,獲得新增鐵礦資源35億噸。在完成集團內部整合的基礎上,河北鋼鐵進一步控股石鋼,重組宣工機械,以"漸進式股權融合"重組12家民營鋼鐵企業。 然而,在鋼鐵整合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鋼鐵企業整合有著河北鋼鐵一樣的結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不少企業不顧當地實際、自身情況,結果不僅沒能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企業核心競爭力反而被拖垮了。 "金融界只研究金融的問題,產業界只研究產業界的問題,裹足不前,那么中國鋼鐵工業的原材料市場我們就永遠沒有話語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鋼鐵產業重組與發展高峰論壇"上直言,當前迫切需要做好企業與金融的結合研究,工信部正在對此進行課題研究。 國家發改委2005年制定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要求,到2010年要實現前10大鋼企集團鋼鐵產量占全國總量比重大于50%的政策目標,到2020年,則要大于70%.但截止到目前,前十大鋼鐵的市場份額只高于40%.鋼鐵業龍頭河北省鋼鐵產量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但產業規模的巨大卻無法掩飾其產業發展水平的落后。國際原料價格的上揚,鐵礦石成為鋼鐵工業發展的瓶頸。周子學特別強調,中國鋼鐵產業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目前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價格話語權,以及鐵礦石市場金融化這兩個方面,亟須深入研究。 事實上,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原材料定價機制中,長期"失語",束手無策。以鐵礦石為例,中鋼協在鐵礦石談判桌上幾乎無談判優勢可言,而這與中國鋼鐵企業內部利益糾葛不無關系。從2010年4月份開始,中國鐵礦石定價的談判資格也被剝奪。堅守了20余年的鐵礦石年度談判定價模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礦山公司更改為季度定價,同時采用了指數定價。2011年伊始,中國進一步被卷入鐵礦石期貨定價市場。1月29日,印度商品期貨交易所(ICEX)宣布正式推出鐵礦石期貨產品,成為世界上首家推出鐵礦石期貨的交易所,印度也因此率先邁出了將鐵礦石變成強有力的金融工具的第一步。從年度談判,到季度定價,再到期貨定價,鐵礦石金融化逐步變成現實,中國鋼鐵企業始終消極應對,被動接受。金融界只研究金融的問題,產業界只研究產業界的問題,裹足不前,那么中國鋼鐵工業的原材料市場我們就永遠沒有話語權。周子學表示,國外已經在產業和金融業結合方面邁出了腳步,中國的產業界與金融界也需要找到二者的交集,融合發展,才能促成中國鋼鐵市場金融化,進一步實現在國際原材料市場上的價格話語權。而工信部也正在對此展開調研。 如今,鐵礦石期貨業已推出,對中國鋼鐵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為中國鋼鐵產業與金融業結合發展之路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將如何加強金融的國際話語權來爭取更多定價權的命題,擺在了中國面前。 產業鏈綠色轉型給力鋼鐵強國支撐 "十二五"規劃實施將給經濟注入新活力新動力,帶動鋼材消費出現結構性增長機會。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戰略轉型的關鍵一年。十二五規劃將從優化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擴大內需等方面著手實施戰略轉型,將給我國經濟注入新活力新動力,城鎮化、工業化加快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將給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高端設備制造業、高速鐵路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將帶動鋼鐵業出現結構性的增長機會。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指出,中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決定了不同地區的鋼材消費差別,西部大開發是基礎建設發展階段,對建筑鋼材的消費量將繼續增大,而西部地區的粗鋼產能不足1億噸,這就為該地區的企業提供了較好的機遇,為周邊的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而中東部則以提升消費升級為主,汽車、家電等產品的升級換代,決定了該地區對板材的需求較為旺盛。鋼材價格中樞上移,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鋼企盈利穩步回升。2011年,受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的供求關系將發生微妙的變化,或將出現局部短缺,鋼材價格將震蕩上行;鐵礦石價格或將于明年二季度見頂后回落,全年看原材料成本基本穩定,鋼鐵企業利潤將穩步回升,銷售利潤率將回升至相對合理水平。 成本與環保已成為中國鋼鐵業發展的兩大關鍵問題,"是行業興衰的分水嶺".寶鋼股份公司總經理馬國強說,今后,中國的鋼鐵產品既要低成本又要綠色環保,"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過去5年里,中國鋼鐵業在節能環保、污染治理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大中型鋼企用于污染防治的年度投入在其固定資產總投資中所占的比重已升至9%左右,比5年前提高了2.7個百分點。 專家舉例說,2005年之前,中國建成投產的干熄焦裝置僅有20套,去年已增至104套,生產能力占到中國煉焦總產能的22%以上。接下來的5年里,節能減排將進一步成為中國鋼鐵業發展的"硬約束".中鋼協負責人說,中國鋼鐵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將發生質的轉變",資源供給形勢嚴峻,環境約束突出。 今后,"鋼鐵品種質量能否達到世界一流,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能否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資源供給受制于人的局面能否改變,產業布局調整能否加快進行,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內生動力能否在體制機制改革中盡早形成",將是中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型的關鍵。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中國鋼鐵業節能減排的目標已確立:普及推廣已成熟的節能減排技術,到2015年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干熄焦率達到100%;按照國家相關要求,中鋼協會員企業焦化、燒結、煉鐵、煉鋼的工序能耗達標率要達到100%;凡沒有通過國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企業,要努力完善環保措施,補辦手續,獲得審批。 中國鋼鐵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已經開始。寶鋼正在擔當中國鋼鐵綠色產業鏈"驅動者"的角色。去年寶鋼正式將"環境經營"列為公司的發展戰略之一。環境經營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銷售、綠色物流、綠色產業等七個要素,其中綠色采購是重要組成部分。 環境經營的戰略,不同于單純投入型的環境保護概念,而是要善于"發現環保中的商機".寶鋼的汽車板生產已向高強鋼發展,市場空間更大,其中的原因就是高強鋼能使汽車減重、降低油耗,"低油耗的汽車好銷,高強鋼也就好銷".寶鋼的電工鋼生產也在向高端升級,好的電工鋼生產的發電機和變壓器,能夠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環境經營并不局限于寶鋼自身生產流程的"綠色",在其綠色產品的下游使用中也將是"綠色"和高效的。 中鋼集團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寶鋼的長期供應伙伴之一。其董事長薄鈞對記者說,寶鋼作為鋼鐵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在"綠色轉型"中帶一個好頭,產業鏈上的伙伴就會"緊跟寶鋼",打造綠色的"制造鏈".寶鋼人士說,今后鋼廠挑選供應伙伴,不會簡單地采用招標、比價等傳統辦法,"誰的報價低就用誰",而是著眼于長遠的戰略關系,追求綠色環保的"綜合成本效益". 據馬國強透露,寶鋼的"綠色采購"將從備品備件、耐火材料等基礎產品入手,然后逐漸擴大到礦石、煤炭及有色金屬等其它采購領域。寶鋼將會同第三方獨立機構對采購商進行評估,包括專家評估、現場評估等各種環節。此外,還將與合格供應商實施"合作研發計劃",根據生產和市場的需求,共同研制出綠色、低成本的新一代鋼鐵生產用品。 日本地震對日本鋼鐵行業的影響 相比之下,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新日鐵,盡管單獨鋼產量只排列全球產量榜單的第七位,但在日本國內市場卻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2011年春節期間,新日鐵還和日本排名第三的鋼鐵企業住友金屬工業公司聯合宣布,兩家企業打算實現合并,以粗鋼產量計算,合并后的實體將占據日本鋼鐵市場的半壁江山,并有望成為日本第一、全球第二大鋼鐵企業。3月11日日本發生的9級特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火災、核泄漏危機、供電暫停等災害,重創日本企業的生產營運。日本最大鋼鐵企業新日鐵公司宣布,位于巖手縣釜石市的鋼鐵廠已停產,目前正在對鍋爐設備的損壞狀況進行檢查。另外,索尼、日立、東芝和松下等消費電子企業也紛紛關閉位于災區的工廠。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認為,地震、海嘯和輪流停電對日本企業生產活動的影響顯著,由于日企在日工廠多位于各產業鏈中上端,部分工廠控制著知名產品的核心零組件生產及技術,因此,此次危機也使全球產品供應鏈亮起"紅燈". 1、日本震區鋼廠情況分析 1)、新日本制鐵公司(NIPPON STEEL) 釜石長材廠位于離震區最近的仙臺市北部300千米處,在這次災害中雖然電爐和棒線材產線沒有遭受損壞,但由于整個釜石港遭到海嘯摧毀,碼頭設備已被洪水淹沒,無法完成正常發貨,一些工廠員工及家屬的安全情況尚在確認中,預計其將會長時間停產。新日鐵公司在釜石地區曾擁有年產能60萬噸的棒材、線材綜合廠,目前已全部停止生產,預計重建及恢復生產還需要相當時間。為彌補釜石的問題,公司準備通過提高其在室蘭工廠和君津工廠的線材生產量,盡快為重建工作開展原料供給。 君津鋼廠位于東京灣東部地區,是新日鐵最大的鋼廠,去年粗鋼產量為590萬噸。目前,該鋼廠處于安全狀態,經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及筑堤防護后,之前因檢查而關停的3個高爐已逐個重啟,下游運營處也相繼重啟。到3月13日,高爐已全部恢復操作,同時軋制設備也已恢復運行。 室蘭鋼廠位于北海道南岸,由新日鐵和三菱制鋼(Mitsubishi Steel Works)的合資公司Hokkai Iron & Coke負責運營,該鋼廠在此次災難中并未受較大損害。 新日鐵公司除釜石長材廠受損害最為嚴重外,其它鋼廠(君津鋼廠、室蘭鋼廠、八幡鋼廠和廣畑鋼廠)均受影響較小,但接到海嘯預警后,均立刻停止了沿海船只的始航,待預警解除后再恢復發運。 2)、日本JFE公司 JFE公司的千葉鋼廠位于東京灣西部,之前其產量為257萬噸。在11日地震后,被立即實施休風,14日上午高爐恢復送風。但據稱,鐵水產量將會保持在"最低水平".另外,其軋機設備還暫時處于"停機點檢"狀態,為配合日本政府要求的"限電"措施,何時產線恢復生產尚未確定。 JFE公司的京濱鋼廠位于東京灣西部,之前其年產量為270萬噸。在11日地震后,被立即實施休風,13日上午高爐恢復送風,但其鐵水產量將會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樣,其軋機設備仍處于"停機點檢"狀態,為配合"限電"措施,產線恢復生產時間尚未確定。 JFE型板公司(JFE Bars & Shapes)仙臺鋼廠位于臨近仙臺的海灣,是JFE型板公司在鹿島的鋼廠,其之前的粗鋼年產量約為80萬噸。地震及海嘯發生后,工廠被海水淹沒,目前信息還在確認中。據悉,仙臺地區及港口的損失較為嚴重。 東北制鋼公司(Tohoku Steel)也位于臨近仙臺的海灣,其之前的粗鋼產量約為26.4萬噸/年。地震及海嘯發生后,工廠被海水淹沒,目前信息仍在確認中。 3)、住友金屬工業公司(SMI) 鹿島制鐵所位于本次受災嚴重的茨城縣,相對受震情況較其他鋼廠嚴重,該鋼廠去年粗鋼產量為570萬噸。在11日地震后,焦爐煤氣相關設備發生火災,并于12日清晨被撲滅。另外,兩座高爐在地震后一直處于休風狀態,目前仍然沒有送風,高爐何時重新送風目前尚不得知。厚板、汽車板等相關的軋機設備目前處于"停機點檢"狀態,何時恢復生產尚難確定。 4)、其他鋼廠 東京制鐵宇都宮工廠從12日開始停產,考慮到電力受限等因素,預計可能會較長時間停產。 2Itoh Steel鋼廠為短流程鋼廠,位于仙臺北側的石卷地區,之前其年產量約為20萬噸。地震發生后,旗下工廠被海水淹沒,電力已中斷。 Tokyo Tekko鋼廠位于青森縣八戶地區,也是短流程鋼廠,之前年產量約為17萬噸。旗下工廠也在地震后被海水淹沒,目前仍處于電力中斷中。 日本制鋼所(Japan Steel Works)位于日本北部沿海地區,該地區海嘯災難相對較小,其損失不大。 鎳鐵生產商Pacific Metals旗下冶煉廠位于八戶,工廠被海水淹沒。Pacific Metals表示,必須先將工廠內的水排干,然后才能評估受損狀況,目前電力已中斷。 關東平原環繞東京,北至櫪木縣,深入福島,擁有18家電弧爐煉鋼生產商,其中包括業界巨頭東京制鋼(位于宇都宮),悟道鋼鐵(位于船橋)和關東鋼鐵(位于士浦)等。這18家生產商每年產出約400萬噸粗鋼,多數用于建筑業,占日本電弧爐煉鋼產量的20%.在政府發布限電措施后,關東地區短流程鋼廠均應要求減產和停產。 帶傘精工株式會社,在川崎附近Sinsuna經營一座10萬噸/年的工廠,報稱其電力供應已經受限。不銹鋼生產商日本冶金工業公司(Nippon Yakin),在川崎也有設施,亦稱電力不足。 公司名稱 目前局勢 青森縣東京鋼鐵-八戶工廠停止生產,13日開始進行設備檢查。 丸藤鋼板樁青森工廠似乎發生損壞。 巖手縣新日鐵釜石鋼鐵廠部分樓宇被洪水淹沒,生產停止;港口設施的損壞,考慮通過君津、室蘭鋼廠進行替代性生產。 宮城縣伊藤制鐵所-石卷工廠人員安全確認中,設備損壞情況不明。 JFE條鋼-仙臺制造所人員安全確認中,一些設施被發生損壞,或浸入水中,具體情況不明。 東北制鋼11工作人員安然無恙,設備損壞情況不明。 東北特鋼-總部工廠無人員傷亡,設備狀況檢查中。 住友金屬建材-仙臺制造所洪水 丸紅建材租賃有限公司-仙臺碼頭發生巨大的破壞,建筑物與設備被損壞。 丸藤鋼板樁-仙臺工廠似乎發生損壞。 福島縣日本金屬-福島工廠無損壞。 三菱制鋼-廣田制作所無損壞。 福島制鋼本部工廠部分設備發生損壞,如高爐。 茨城縣住友金屬工業-鹿島制鐵所所有設施均已停產,2座高爐封火,無具體復產日期。 住金制鋼-鹿島事業所定期維修中。 JFE條鋼-鹿島制造所部分設備發生損壞,具體情況仍在檢查中。 伊藤制鐵所-筑波工廠13日設備恢復生產。 住友鋼管-鹿島工廠受到部分影響,起重機及燃料影響較大。 日新鋼管-下妻工廠周五開始停止生產,預計恢復生產至少要一周時間,有員工傷亡,通信設施完好。 新日鐵住金不銹鋼鹿島制造所部分設備發生損壞。 住金日鐵不銹鋼管古河工廠無重大影響。 櫪木縣東京制鐵宇都宮工廠一人輕傷,安全設備檢查中,18日開始生產。 東京鋼鐵本部工廠設備輕微損壞,由于輪流停電,生產尚未恢復。 三菱制鋼宇都宮工廠精密鑄件及水處理設施可能發生損壞。 日立金屬-真岡、熊谷工廠無損壞。 東京鋼鐵設備損壞已恢復,生產暫停。 千葉縣新日本制鐵-君津制鐵所地震后3號高爐暫時停產,12日重啟生產,工藝設備,包括碼頭無損壞。 JFE鋼鐵-千葉地區14日開始高爐開始送風,但未真正達到送風標準。 JFE鋼管-市原市3號、4號機組13日開始生產,1號、2號機組14日進行檢查。汽車無法出貨。 日新制鋼-市川制造所無損壞。定期修檢中,逐步恢復生產。 JFE集裝箱-千葉工廠工廠部分被淹,建筑、設備影響甚微,將在數天內恢復生產。 神奈川縣JFE制鋼-京濱地區13日開始高爐開始送風,但未真正達到送風標準。 2、鋼鐵需求萎縮鐵礦石走低 對于剛剛在2010年扭虧為盈的日本鋼鐵企業來說,此次地震及停電對行業的短期影響巨大。日本粗鋼、熱軋鋼卷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產量的8%和7%,日本主要鋼企停產,短期內會壓低該國的鋼材進口量以及全球鐵礦石價格。 新日鐵公司表示,公司位于釜石的煉鐵工廠或將長期停止生產,公司考慮讓其他工廠代替其生產以應對出貨任務。受海嘯影響,新日鐵目前在日本國內所有的煉鐵工廠都暫停了發貨,公司計劃在海嘯警報解除后,恢復除釜石以外所有工廠的發貨。住友金屬工業位于茨城縣的鹿島鋼鐵廠的高爐受損,高爐已在地震后熄火停產。日本JFE公司位于千葉的鋼鐵廠也發生了火災。這些企業在短期內均無法恢復生產。 日本鋼鐵聯盟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0年,受災區域鋼材的訂貨量基本占日本鋼材訂貨總量的30%左右,因此短期內日本部分鋼材品種的出口將會受到影響。而從目前受影響企業的主要產品結構來看,受災地區的鋼鐵企業主要以生產板材和管材為主,該地區鋼鐵產量的減少必然導致市場資源供應緊張,從而推高相關產品價格。不過,從中長期看,災后重建需要大量鋼材,且隨著制造業逐步復工,鋼鐵需求會激增,加大鋼價的波動。另外,由于地震后廢鋼資源大增,對國際廢鋼價格也將產生一定影響。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18日報道稱,過去一周,亞洲地區鐵礦石現貨價格持續下跌,跌幅約為3.4%,至147美元/噸。就在2月份,鐵礦石價格還徘徊在每噸170美元。自本月初以來,廣泛使用并被當做是基準產品的熱軋鋼在中國的價格下跌了大約3.5%,至735美元/噸。然而在美國,熱軋鋼的價格繼續上升。一般來說,美國的鋼鐵價格往往滯后于亞洲的價格趨勢。災難發生后日本暫停煉鋼和購買鐵礦石將更多的鐵礦石和鋼鐵供應推向了全球市場。Bradford Research 的分析師布拉德福德說,日本是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第三大鋼材消費國。他說11日的地震和海嘯發生之后,本來運往日本的鐵礦石紛紛轉向掉頭。大多數港口位于東京灣或日本南部,并不靠近海嘯發生的地區。但無論什么種類的鐵礦石都有可能被轉向運往了中國。由于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流入中國的額外鐵礦石將給中國的鋼鐵企業更多的籌碼,使其能夠在鐵礦石企業之間相互壓價,以降低現貨價格。報道指出,由于作為鐵礦石最大消費國的中國實際上為世界其它地區制定了鐵礦石的現貨價格,亞洲、南美洲和歐洲的鋼鐵企業可能受益于更便宜的價格和更豐富的供應。報道還指出,至少有四個高爐在地震中被關閉,分別是新日本制鐵公司在君津的工廠;新日鐵在釜石的鋼鐵廠;JFE鋼鐵公司在千葉縣的工廠;住友金屬工業有限公司鹿島鋼鐵廠。據悉,釜石和鹿島的高爐還未恢復運轉。日本國內大部分鋼廠都位于內陸,遠離受海嘯襲擊的東海岸。不過,產量可能會受到輪流斷電的影響,尤其是需要大量用電的電弧熔爐。這種熔爐能熔化廢鋼制造新產品。日本鋼鐵生產的中斷預計不會達到使供應緊縮到漲價的程度,因為日本國內和其它國家有足夠多的剩余產能。 3、重建機會與挑戰 鑒于損害的嚴重性,日本地區的正式重建還將需要數周才能開始。然而,鋼鐵需求的補給將不僅僅是數周或數月就能解決。面對重建帶來的龐大的鋼鐵需求,位于日本西部的短流程鋼廠將為之振奮。此外,原材料及多個鋼材品種行業也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市場發展空間。 首先,災后恢復用臨時材料、型鋼、鋼管、臨時住宅用材料等將會在近期發生應急需求,彩涂鋼板和腳手架管生產商便立刻能從重建中受益。13日,日本國土、基建、交通及旅游部號召企業集中力量盡快新建房屋和臨時處所,盡快使那些在學校和其它公共設施收容的地震幸存者(13日約有39萬人)有家可歸。據此看來,最能夠從中受益的是淀川鋼鐵工廠、新日鐵和住金涂層板卷廠、JFE鍍鋅和涂層工廠、日新制鋼等企業。 此外,災難將為廢鋼貿易商帶來商機。據悉,在櫪木的日立港約有1300輛全新的等待出口的日產汽車被海嘯席卷而空。然而,由于受地震及海嘯的影響,道路交通運輸尚在恢復中,廢鋼貿易商將無法收集廢鋼,可能不會造成廢鋼價格即刻下滑。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當地的主干道將在數周內繼續關閉,當地的港口(如:仙臺、小名濱、蘇馬)也將需要數月時間才能修復。 再有,電阻焊管作為腳手架用的主要材料,其生產商在這次重建中也將受益,如:日本鋼鐵公司管材公司和新宿鋼管可能很快會增大業務量。隨之,熱軋卷供應商也會因此受益,如:日本的東京鋼鐵制造公司、JFE鋼鐵株式會社和臺灣中鋼。 最后,由于在重建需求的推動下,各未受損鋼廠將盡可能提高生產力度,各鋼材品種生產企業也會加大生產量。但由于受損區域的設備、原料遭到損毀,所以一段時間內,原材料需求不是減少而是增加。特別是由于核電站的關閉,為滿足工業及民用用電需求,可能會增加火力發電,這將對電煤和煤炭的需求量提出新的要求。 對于前面提到的諸多"商機",仍將有一些因素對或將膨脹的需求及制造量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政府或其他行業組織可能會出臺相關對策,抑制投機性行為的發生。曾在1995年1月神戶遭遇地震襲擊時,日本鐵鋼聯盟承諾推行"對策"控制不合理的物價上漲和不公平交易。這些對策包括:設立經紀機構來處理買家訂單,使之成為鋼廠和貿易商的代理等。就目前而言,這次地震看似幫助短流程鋼廠達成了提升螺紋鋼價格的目標。協榮鋼廠等制造商已試圖將基本尺寸產品的價格升至7萬日元/噸($851/t),但目前市場價格仍維持在6.3-6.4萬日元/噸左右。另外,基礎設施的損毀事實難以忽略。目前,部分區域的海嘯警報仍未解除,港口碼頭、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仍處于中斷,因此,海上、陸上運輸受阻,對船舶、汽車等需求的影響將受到波及。同時,由于運輸網絡的中斷,諸多生產企業原材料難于抵達、產品的無法發貨等問題仍然存在。此外,由于商社、流通公司在東北地區的營業網點、庫存、加工銷售等網絡遭受了很大的破壞,恢復還需要數周時間。包括:浦安鋼鐵園地在內的關東地區的鋼鐵流通、加工基地也受到很大的破壞,對未來的影響還在進一步關注中。 日本地震對中國鋼鐵產業三大利好影響 此次地震主要發生在日本東海岸,據之較近的工業帶為"京濱工業帶",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該地區集中了大量的鋼鐵,汽車,五金、塑料,核電工業等日本支柱產業。地震發生后,該地區大量鋼廠受到影響,位于東京灣的5個煉鋼廠都遭到了結構性的破壞,并且短期內無法恢復。從各生產基地的鋼鐵產量來看,此次地震影響的鋼鐵產能在3000萬噸左右。若考慮半年左右的復產周期(高爐和碼頭等設備復產較慢),影響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 1、高端板材利好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高端鋼材生產基地。據世界鋼鐵協會(IISI)統計,2010年日本鋼材總產量為1.1億噸,占全球產量的7.78%,其中有70%以上屬于高端類品種。2010年日本出口了4340萬噸鋼鐵,約占其產量45%,為全球第一大鋼鐵出口國,其中冷熱軋寬幅帶鋼、鍍鋅鋼板這個三個品種鋼材的出口量超過1400萬噸。其主要出口地為韓國、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按照2010年的出口數據,停產修繕半年將導致日本高端板材類鋼材出口減少至少700萬噸,將導致高端板材全球市場短期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對中國生產高端板材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利好。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介紹,寶鋼股份是我國最大的冷軋板材生產企業,2009年冷軋產品銷售量883.9萬噸,占據公司總銷量的42.8%.其中寶鋼的汽車板國產市場占有率50%以上,家電板和彩涂板國內占有率在37.3%、54%.2009年寶鋼出口鋼材172.7萬噸,占比約為7.7%.日本是我國硅鋼的主要進口國家,尤其是取向硅鋼和高磁感無取向硅鋼,日本的其高端產品優勢在中國硅鋼市場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日本鋼廠遭受破壞,我國具有硅鋼生產能力的企業如武鋼股份和寶鋼股份,將有望填補這一市場空缺。武鋼是國內最大的取向硅鋼生產企業,產能44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武鋼股份出臺4月出廠價格,絕大部分產品維持3月價格不變,但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取向硅鋼上調了1000-1200元/噸不等。 從2010年的我國分國別進口數據來看,我國鋼材進口1643萬噸,其中從日本進口778萬噸,占比高達47.37%.而我國進口從品種來看,冷軋相關(含冷軋基板、鍍層板、電工鋼板和彩涂板)占進口總量的70%以上,由此可以判斷我國每年從日本進口冷軋相關產品至少600萬噸以上,考慮到我國冷軋相關1億噸左右的冷軋相關產能,600萬噸占比在2%以上。若按汽車板、電工高端冷軋來計算,該比例將上升至20%以上(假設汽車需求為5000萬噸,則汽車板需求為2500萬噸左右)。同時從我國具體冷軋品種的進口占比也可以印證這一點。 我國特鋼產量為3500萬噸左右,每年的進口量皆保持在300萬噸以上,占比10%以上,日本此次地震后對我國特鋼出口量占我國產量的比重將在3%以上,影響有限。但比冷軋更給力的是,特鋼進口量的90%以上的是高端特鋼,3%的比例將上升至50%以上。因此從進出口數據來看,日本地震對我國鋼材短時間內的進口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高端汽車板材以及特殊用鋼方面。 2、鋼價有望止跌企穩 供給層面,據鋼協旬報數據顯示,2月下旬全國日均產量為191.2萬噸,環比上升5.5%,創歷史新高;需求層面,下游需求逐周好轉,本周滬上建筑鋼材走貨量為28341噸,環比上漲9.2%,綜合來看,供給端已處于歷史高點,且首次上穿我們數據庫中"拐點線",預計未來繼續上升的概率不大,需求端恢復力度雖不及往年,但持續恢復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因此當下的供需狀況可以說是年內的"底部",未來會持續好轉。資金層面,本周貿易商銀行貼現利率繼續下行,至5.77‰/月,較2月底下降12.18%,壓力有所緩和。 3、庫存產量比拐點已現 本周全國總庫存年內首降,至1862萬噸,環比下降1.5%.從我們跟蹤的庫存產量比指標來看,繼上周首次上穿我們數據庫中的"拐點線",本周下降1.5%,至10.6天,回落至"拐點線"以下,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供需面的相對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