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蘇飛達集團始創于1992年,是一家集工具、煉鋼、板材、包裝、新能源、房地產等于一身的國際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香港、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等多家分公司和分支機構。飛達系列...
江蘇飛達集團始創于1992 年,是一家集工具、煉鋼、板材、包裝、新能源、房地產等于一身的國際性企業集團。旗下擁有香港、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等多家分公司和分支機構。飛達系列工具已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額的40% 以上,成為世界工具市場著名品牌和骨干生產基地。被譽為“亞洲鉆頭大王”的集團創始人朱國平先生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農業部全國企業家。 江蘇飛達工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國平先生說:“飛達是2003年參加中國國際五金展的,當時展會只有900家企業參展,現在已有2,000家企業、90,000平方米。這4年來,江蘇飛達與中國國際五金展,一同突飛猛進?!?
老朱也曾委屈地流淚
朱國平動情地告訴記者這么一件事情:在飛達集團的起步階段,為了迅速占領市場,擴大出口,飛達采取了為世界知名品牌貼牌生產的方式。有一次他出席在德國舉行的世界工具展,當看到自己的產品僅僅是貼了人家的牌子,換了人家的包裝,價格就翻了十幾倍時,他當場就流下了委屈的眼淚。從此朱國平就下定了決心,決不做外國企業的加工廠,飛達一定要創出自己的品牌!
“剛開始確實很難,連續兩年幾乎沒賣出一個產品”,朱國平說:“有德國朋友勸我,你想在歐美這些工具制造強國創造一個中國的五金工具品牌,膽子太大了。可我堅信,哪個先吃螃蟹就會搶得先機”。2003年,飛達集團在中國國際五金展租用了18平方米展位,沒想到如流的中外客商不到半天就搶空了預備用于3天的8000份資料。在這屆展會上,老朱讓國際五金買家見識了“中國飛達”,有個客戶最初只訂50歐元的貨,試用后質量不錯,增加到100歐元,現在已成為年訂貨200多萬歐元的大客戶了。
有了“金字招牌”,朱國平信心百倍。他表示飛達集團今年將實現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的轉變,實現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兩手抓的戰略調整。目前飛達集團的鉆頭90%出口,國內的銷售只有1個億。據飛達集團負責人介紹,在將“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收入囊中后,現在國內四大國有工具廠紛紛伸出了“橄欖枝”,想尋求與飛達的合作,希望能借飛達的牌子來生產銷售。
自主創新“倍增器”
在一般人看來,鉆頭的技術含量不大,行業的門檻不高,利潤空間不大,產品前景不好,但是競爭卻是空前激烈!然而飛達集團卻認為“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要讓科技創新來改造傳統產業,要讓自主創新成為傳統產業的“倍增器”!
在2005中國國際五金展,老朱與德國一家五金科研機構學者探討提高鉆頭強度的問題,國外的學者表示這是世界鉆頭業界一個難題。不到一年的時間,飛達與北京恒天科技合作,在全國工具行業率先引進高能束等離子體納米復合膜技術,自主研發出了納米鉆頭。據國家刀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一支普通的鉆頭經過納米處理后,產品綜合性能比傳統產品大幅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是傳統產品的5倍以上。正是憑著這個“獨門兵器”,飛達鉆頭在2006中國國際五金展上獨領風騷,掀起飛達工具系列產品出口狂潮,讓展會現場成了飛達工具的全球新聞發布會。
集團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納米鉆頭工業應用后,以往用每噸1.9萬元的高速工具鋼生產出來的鉆頭,質量相當于過去要用每噸5.3萬元才能做出來的效果。僅節約成本一項,一年就可以增加效益5000萬元,另外還節約了大量稀有金屬。
飛達海外淘金忙
目前,飛達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別建立分公司或辦事處,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營銷網絡,其生產經營的120多個系列品牌鉆頭工具產品,90%以上出口銷往國外,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40%以上。同樣是“飛達”鉆頭,以前直接賣給外國客戶每個只有5元;現在,飛達集團的生產基地建在了德國克洛菲爾德,產品打上FEIDA牌子,售價一下子提到了20多元,仍供不應求。
有了這樣的基礎,飛達集團做大海外事業的信心更足了,他們在克洛菲爾德再買100畝地,今年底將啟動建設新產品開發生產基地,項目年產值預計達1億歐元。
即便如此,老朱每年都要親臨中國國際五金展,在展位里親自沏壺茶,與飛達的海內外大客戶們會面、談生意,接待全球五金界更多的新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