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王凱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在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時提到,要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并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明確了具體做法。
這一部署讓省人大代表、惠豐鉆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豐鉆石)董事長王來福備受鼓舞。剛好,王來福帶上本次河南省兩會的建議也與此不謀而合。
“建議以高度緊迫感做好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創新兩翼齊飛,以標志性創新成果助推超硬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王來福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
超硬材料被稱為“最硬最鋒利的工業牙齒”,廣泛應用于高端制造、電子電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高端醫療等領域,是不可替代的關鍵材料。
河南省超硬材料產業優勢明顯,“世界超硬材料看中國,中國超硬材料看河南”的市場格局,足見河南在此領域的“傳奇”地位。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將超硬材料產業鏈作為全省重點培育的28個產業鏈之首,制定出臺了《河南省培育壯大超硬材料產業行動方案(2023—2025)》和磨具、鉆石、光學、電子、裝備5個專項攻堅方案,更是讓超硬材料產業實現了進一步跨越式發展。
不過,面對產業下游不斷提升的產品創新需求和標準,如何保持持續領先的創新步伐,是目前擺在河南省超硬材料企業面前的一道迫切考題。
“企業相對于大學和科研院所,缺乏創新要素和資源累積,大量精力用于業務開展與經營,獨立開展技術創新的壓力較大。而且產業創新是基于市場需求,要在國際競爭中走在前端,創新必須與高標準需求配套。以國家目前大力發展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為例,對超精密加工技術不斷更新需求,切割的細線化、拋光的高效化等技術持續動態提升,這對企業的快速創新響應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要求。”王來福表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已經刻不容緩。
基于此,王來福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第一,企業自身應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模式,“專精特新”發展模式應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建立創新陣地外延外聯開發模式,例如將產品研發放在客戶實驗室或產線,精準匹配客戶需求,增加技術創新成功率與業務增長速度;第三,建立技術研發多樣化協同模式,通過聯合實驗室、共建技術中心、聯合項目組等形式,與上下游優勢機構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彌補企業先天性的技術創新短板;第四,在重大創新成果項目開展中,建議加強規劃與統籌,針對標志性創新成果進行優先級資源調配與部署,提升重大科技創新效率。
據了解,惠豐鉆石是超硬材料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2022年7月18日登陸北交所上市,是北交所金剛石微粉第一股。其生產的人造金剛石單晶微粉,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惠豐鉆石自成立以來,一直扎根金剛石材料的生產制造和創新應用,從陶瓷磨塊產業用超硬微粉替普通磨料,到配合光伏產業金剛石線開發成功服務太陽能硅片切割工藝,再到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深入開發晶體襯底切磨拋全加工鏈產品,再到如今發展金剛石材料的各種新功能應用擴展,惠豐鉆石不斷在國家各種新產業需求中發揮引領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