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12月17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標準提升引領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今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標準提升引領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常國武在會上透露,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會同有關方面組織修訂鋼鐵產能置換辦法,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修訂出臺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堅持“控總量、優存量、促升級”政策導向,進一步優化完善差別化產能置換政策,促進行業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優化和“減量提質”發展。
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加快關鍵標準研制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完成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稀土、黃金等行業的標準評估及優化,分行業構建支撐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此外,面向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新材料等原材料重點領域,遴選300項以上標準應用優秀案例和100項以上典型場景。
常國武介紹,《行動方案》以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新材料產業壯大為重點,加快關鍵急需標準研制。
圍繞高端化發展,《行動方案》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制定一批通用性強的先進基礎材料標準,推動一批創新成果轉化成關鍵戰略材料標準,聚焦前沿材料產業化重點發展指導目錄開展前沿新材料標準研制。實施“新材料標準創新工程”,到2027年發布并實施100項以上新材料標準。
圍繞智能化發展,《行動方案》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數據安全和裝備智能化發展需要,部署數字技術與原材料工業深度融合相關標準制修訂任務。實施“數字化標準提升工程”,到2027年發布并實施200項以上數字化轉型標準。
圍繞綠色化發展,《行動方案》聚焦低碳技術,開展電爐短流程煉鋼、氫冶金、綠電—綠氫—石化耦合等技術標準研制;聚焦碳減排工作,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等標準研制;聚焦綠色制造,開展綠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產品標準以及綠色園區、綠色工廠評價標準研制。實施“綠色化標準升級工程”,到2027年發布并實施100項以上綠色低碳標準。
正會同有關方面修訂鋼鐵產能置換辦法
今年以來,鋼鐵行業多次召開自律座談會并呼吁鋼企進行自律減產。
常國武指出,2022年下半年以來,受房地產等下游行業影響,鋼鐵行業供需關系出現了較大變化,行業效益出現明顯下滑。
常國武表示,工信部在積極推進行業改造升級、布局優化和兼并重組。特別是今年以來,組織開展了產能置換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結合行業“減量提質”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印發暫停鋼鐵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暫停公示、公告新的鋼鐵產能置換方案。
他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會同有關方面加快修訂出臺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同時,將組織開展鋼鐵行業“十五五”發展規劃研究,全面分析鋼鐵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常國武表示,工信部將組織開展鋼鐵行業“十五五”發展規劃研究。全面分析鋼鐵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系統謀劃“十五五”時期鋼鐵行業發展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同時,還將抓緊開展鋼鐵行業規范管理工作。實施分級分類管理,遴選一批引領性規范企業,引導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發展。
用標準倒逼落后產能出清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如何通過標準提升推動制造業進一步優化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杜廣達指出,目前圍繞石化、鋼鐵、有色、建材等傳統產業制定500余項強制性國家標準、2.6萬余項行業標準。
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先進適用的標準供給。在傳統產業領域,編制鋼鐵、輕工、機械等行業標準建設指南,加強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融合領域標準制修訂。
在新興產業領域,按照“產品分代、技術分級、研制分期”的思路,加快制定一批先進適用的標準。
在未來產業領域,緊跟國內國際技術演進發展趨勢,前瞻布局標準化路線圖研究。
此外,杜廣達還指出,除了強化標準有效供給、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外,還要倒逼落后產能出清。此前工信部會同15部門印發《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用標準依法依規推動鋼鐵、水泥等行業落后產能關停退出。
壯大新材料產業
構建新的增長引擎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預計全年將超過8萬億元,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超硬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規模居世界前列。新材料規上企業數量超過2萬家。
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一批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常國武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快壯大新材料產業,構建新的增長引擎。
加快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方面,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領域關鍵材料,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增強“貨架產品”供給能力方面,加強技術優勢材料迭代升級,提升市場優勢材料核心競爭力,前瞻布局前沿材料,實現“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
持續優化創新平臺體系方面,在完善提升已布局平臺公共服務能力基礎上,組織實施新材料重點平臺二期工程,推進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新材料中試平臺。
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方面,實施新版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政策,加強新材料標準統籌協調,強化新材料產融合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