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2026年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擘畫的行業發展前景依然壯美多姿,但嚴重的供需錯配,全產業鏈虧損,刺破了各路資本吹起來的泡沫,撕下了最火賽道的華美外衣,讓更多的企業和人認清了現實。
自從2023年以來,光伏行業就已開始了“去產能”的步伐。先知先覺的企業已提前退場,以一紙公告開始擴張,再以一紙公告宣告終止,輕輕的來了,又輕輕的走了,揮了揮衣袖,不帶走天邊半片云彩。而已進入角色的廠商,云淡風清的表象下,實則承受著“戴維式雙殺”式的煎熬。
當前,全產業鏈價格仍未見底的背景下,光伏行業的“去產能”仍在深化,業內老玩家在收縮戰線,新玩家或已出局,或是在苦苦支撐。
(一)19個項目終止、轉讓、出售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6月起,行業內終止擴產,轉讓子公司股權的項目已達19個,涉及的HJT電池產能30.8GW,HJT組件產能12.8GW,TOPCon電池96GW,多晶硅10萬噸,相關項目的總投資約為905.01億元。
1、奧維通信:終止總投資45億5GW HJT電池
2023年6月21日,奧維通信發布公告稱,終止原計劃總投資45億元建設5GW HJT電池項目。這個項目從立項到終止剛好1個月,在蹭了一波跨界HJT概念后,現在看奧維通信的撤出很及時。
2、皇氏集團:總投資100億20GW TOPCon電池終止
2023年8月24日,皇氏集團轉讓了安徽綠能控股權。這家“水牛奶”巨頭原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20GW TOPCon電池項目。有趣的是,在選擇退出光伏后,皇氏集團還不忘跟隆基蹭一下BC熱點。目前,皇氏集團不再并表安徽綠能,重心已重回主業水牛奶。在跨界光伏的旅程中,皇氏集團更像是蹭把概念就走的過客。
3、嘉寓股份:低價轉讓徐州嘉寓組件、邊框產線
2023年12月12日,徐州嘉寓擬將其賬面價值為3901.75萬元的光伏組件、邊框生產線等賣給常州晟鐸,作價284.25萬。這在當時看是“打骨折”的售價了,踩雷恒大的嘉寓股份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4、山煤國際:終止30億建3GW HJT電池
2023年12月30日,山煤國際宣布終止投資30億元建設3GW HJT電池項目。話說山煤國際早在2021就規劃投建10GW HJT電池,是最早跨界HJT的上市公司之一,結果白白醞釀了兩年,項目還是胎死腹中。
5、向日葵:終止30億元投建5GW TOPCon電池
2024年2月1日,向日葵官宣終止投資30億元建設5GW TOPCon電池項目。該項目總產能規劃為10GW,5GW都不建了,意味著10GW項目也跟著吹了。
6、聆達股份:終止91.5億投建20GW N型電池
3月18日,聆達股份公告稱,終止總投資91.5億在銅陵獅子山建設20GW N型電池項目。按照規劃,其一期準備建10GW TOPCon電池,二期TOPCon和HJT電池各5GW。10月24日,ST聆達還公告稱,暫停建設子公司金寨嘉悅二期5.0GW高效電池片(TOPCon)生產項目。
7、海源復材:終止80.2億投建15GW電池3GW組件
3月18日,海源復材公告稱,終止總投資80.2億建設一期10GW TOPCon電池和二期3GW組件+5GW HJT電池,并將賽維能源股權轉讓愛旭科技。海源復材曾拋出300億元擴產計劃,但落地產能很少,到2023年底僅有1.375GW組件產能。
8、樂通股份:總投資47億4.8GW HJT電池組件未開工
3月23日,樂通股份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大晟新源注冊資本由2.5億減至1億。樂通股份計劃投資47億元建設4.8GW HJT電池、4.8GW組件,現未見開工消息流出,其2024半年報也未披露光伏業務進展,很是詭異。
9、中來股份:終止140億20萬噸工業硅+10萬噸多晶硅
4月24日,中來股份公告稱,擬終止總投資額為140億元的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中來股份是TOPCon電池和光伏背板龍頭,后被浙能電力控股,創始人林建偉現任浙能電力總經理。有人說光伏企業的歸宿是國資,現在中來股份、潤陽股份都找到了歸宿。
10、交建股份:終止收購博達新能70%股權
7月10日,交建股份公告稱,終止通過發行股份及以現金的形式收購博達新能70%股權。博達新能現有3GW硅片5GW電池和1GW組件產能,且大多在東南亞。交建股份的實控人是傳奇資本大佬俞發祥,曾“撿漏”影視明星趙薇操盤過的萬家文化。他在今年10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11、華東重機:終止投資60億建10GW TOPCon電池
8月5日,華東重機宣布,終止總投資60億元的亳州年產 10GW N 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并注銷項目公司。華東重機進軍的光伏的實施主體是華東光能,光伏大咖朱治國任總經理。
12、麥迪科技:轉讓炘皓新能源100%股權
8月9日,麥迪科技宣布,擬以6.35億元轉讓子公司炘皓新能源100%股權,其是9GW TOPCon電池項目的實施主體。該項目擬投資18.62億元,已建成投產。同時,麥迪科技還拿下賽拉弗77700萬片TOPCon電池片訂單。此前,麥迪科技原計劃投資102億,建設23GW的TOPCon電池項目。
13、亞瑪頓:終止收購鳳陽硅谷智能100%股權
8月16日,亞瑪頓公告稱,終止通過現金和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上海苓達和鹽城達菱持有的鳳陽硅谷智能100%股權。
14、易成新能:擬轉讓平煤隆基80.20%股權
8月19日,易成新能公告稱,作價約8.7億擬向中國平煤神馬出售其持有平煤隆基80.20%股權。易成新能擁有10GW PERC電池片產能,今年有部分產能進行了TOPCon技改。
15、新元科技:終止投建20GW逆變器項目
8月20日,新元科技公告行銷,終止在進賢縣區域內建設20GW高可靠光伏逆變器及雙向變流器生產項目。
16、德業股份:終止投建海寧黃灣鎮逆變器項目
8月27日,德業股份公告稱,終止對外投資項目并與海寧市黃灣鎮人民政府簽訂《解約協議》,計劃總投資15億。
17、永和智控:作價6140萬轉讓泰興普樂51%股權及債券
10月23日,永和智控公告稱,公司擬將持有的泰興普樂51%股權及債券,以6140萬元交易對價轉讓給凡榮實業,泰興普樂不再并表。
18、正業科技:終止50億元投建5GW組件8GW電池
11月6日,正業科技公告稱,終止總投資50億建設年產5GW 光伏組件及8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并轉讓正業新能源40%股權。
19、順風光電:總投資105億10GW TOPCon電池未見開工
汪水云時代,順風光電在宿州簽下的總投資105億元建設10GW TOPCon電池等項目未見開工動靜。按順風光電的財務狀況和現在的市場行情,這個百億級大項目可能要涼了。
(二)20個光伏募投項目延期
因市場行情不好,光伏全產業鏈的廠商都在調整募投項目的推進節奏,其中既有硅片項目,也包括逆變器、光伏膠膜、接線盒等環節,還有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同樣出現了延期。
募投項目延期涉及硅片產能15GW,HJT電池產能5GW,HJT組件產能12GW。
1、亞瑪頓:大尺寸超薄光伏玻璃技改項目
2024年2月7日,亞瑪頓公告稱,募投項目大尺寸超薄光伏玻璃智能化深加工技改項目,原定2023年12月31日投產延期至24年12月。
2、海優新材: 2億平方米光伏封裝膠膜項目
3月5日,海優新材公告稱,總投資4.59億元,年產2億平方米光伏封裝膠膜項目(一期)由2024年3月延期至2025年9月。
3、通靈股份:太陽能光伏組件接線盒生產項目
4月1日,通靈股份公告稱,將“太陽能光伏組件接線盒生產項目”的投入使用狀態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
4、秀強股份:智能玻璃生產線建設項目
4月10日,秀強股份公告稱,將募投項目“智能玻璃生產線建設項目”完工時間由2025年1月10日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5、福斯特:2.5億平方米高效電池封裝膠膜項目
4月12日,福斯特公告稱,將杭州年產500萬平方米撓性覆銅板(材料)項目,由原定2024年12月投產延期至2025年12月,將杭州2.5億平方米高效電池封裝膠膜項目,由原定2024年6月投產延期到2025年12月。
6、陽光電源: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
4月23日,陽光電源公告稱,將100GW 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投產日期由原定的 2024年4 月30日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延期14個月。
7、歐晶科技: IPO募投研發中心項目
4月28日, 歐晶科技公告稱,將IPO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研發中心項目”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
8、沐邦高科:1萬噸/年智能化硅提純循環利用項目
6月1日 ,沐邦高科公告稱,同意將募投項目“10,000噸/年智能化硅提純循環利用項目”延期實施,預計延期時間6個月。
9、時創能源:高效太陽能電池設備擴產項目
6月25日,時創能源公告稱,將高效太陽能電池設備擴產、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由2024年二季度延期至2026年二季度。
10、明冠新材:明冠鋰膜公司年產2億平米鋁塑膜建設項目
6月28日,明冠新材公告稱,將“明冠鋰膜公司年產2億平米鋁塑膜建設項目”的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
11、金開新能:監利市黃歇口100MW 漁光互補項目
6月28日,金開新能公告稱,將監利市黃歇口100MW 漁光互補項目及貴港市港南橋圩鎮 200MWp 農光儲互補延期到2025年6月。
12、德業股份:年產3GW 微型逆變器生產線
7月18日,德業股份公告稱,年產3GW 微型逆變器生產線建設項目、逆變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暫緩投入。
13、宏盛華源:新能源光伏支架車間
7月26日,宏盛華源公告稱,取消對新能源光伏支架車間建設的投資,項目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由2025年12月延期至2026年12月。
14、海泰新能:2GW高效HJT光伏組件項目
8月14日,海泰新能公告稱,2GW高效HJT光伏組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募投項目建設期延長至2025年3月31日。
15、天通股份:晶體生長及精密加工智能裝備項目
8月20日,天通股份公告稱,總投資約6.6億元,新型高效晶體生長及精密加工智能裝備項目可使用狀態由2024年11月延期到2026年12月。
16、東方日升:5GW N型HJT電池片10GW組件
8月26日,東方日升公告稱,將5GW N型超低碳高效HJT電池片與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使用日期由2024年6月延長至2025年3月。
17、快可電子:光伏組件智能保護及連接系統項目
8月27日,快可電子公告稱,將光伏組件智能保護及連接系統擴產項目投產時間由2024年8月延至12月,研發中心項目延長至2025年5月。
18、天合光能:35GW直拉單晶項目中的二期15GW
9月30日,天合光能公告稱,“年產35GW直拉單晶項目” 中的二期15GW由原2024年12月投產延期到2026年6月。
19、美暢股份:美暢產業園建設項目
10月9日,美暢股份公告稱,募資17.5億,美暢產業園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投入使用時間由2024年12月延期至2026年12月。
20、芯能科技: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10月24日,芯能科技公告稱,擬對“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實施期限進行調整,延長至2025年10月。
21、協鑫能科:“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等項目
11月20日,協鑫能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將多個募投項目的預計完成日期由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涉及的項目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建設項目”、“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新型電網側儲能電站建設項目”和“信息系統平臺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此次延期是由于國家或地方政策調整、項目審批及市場環境等因素導致實施進度延緩。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募投項目的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為37.21億元,實際投入15.89億元。
(三)延期開工、投產項目23個,117萬噸多晶硅延期
全產業鏈存在“宣而不投”情形,延期開工、投產,或是投產不順,實施主體有裁員、降薪、官非在身的項目達到23個。
根據擴產規劃,萊寶集團、匯能集團和陜西綠能能源科技集團3家廠商的投資總額就達700億元,擬建多晶硅產能45萬噸。加上,青海麗豪宜賓二期10萬噸,四家廠商延期產能達到55萬噸。
此外,合盛硅業原定40萬噸投產,2024年中報僅形成5萬噸產能,也有35萬噸延期,南玻A海西州5萬噸,東方日升包頭固原5萬噸,江蘇陽光寧夏石嘴山5萬噸,賽能硅業河南2萬噸顆粒硅,這再加上中來股份10萬噸項目終止,合計62萬噸項目延期或終止。
可見,這輪行業洗牌當中,至少有117萬噸多晶硅項目延期。且鑒于當前的行業形勢,部分擬投項目可能無法落地。
1、萊寶集團:總投資350億元10萬噸多晶硅未見開工
萊寶集團總投資350億元的萊寶集團德令哈10萬噸多晶硅一體化項目,現未見開工動態流出。
2、匯能集團:總投資150億元15萬噸多晶硅未見開工
內蒙古匯能集團總投資150億元的內蒙古匯能集團烏拉特后旗15萬噸多晶硅項目,現未見其披露開工、投產消息。
3、綠能能源:總投資200億元冕寧20萬噸顆粒硅未見開工
陜西綠能能源科技集團總投資200億元的20萬噸顆粒硅落戶涼山冕寧后,現未見開工動態公布。
4、麗豪清能:宜賓二期 10萬噸項目未見動工
因宜賓化工園區沒有審批下來,青海麗豪宜賓二期 10萬噸項目未見動工消息流出。
5、大全能源:包頭10萬噸多晶硅延期投產
2023年10月30日,大全能源宣布包頭10萬噸多晶硅由2023年延期到2024年第二季度。從大全能源披露其現有產能達到30.5萬噸看,其包頭二期10萬噸已經投產。
6、京運通:樂山22GW硅棒、切片項目延期
2023年12月26日,京運通官宣,樂山22GW硅棒、切片項目延期投產至2024年12月。
7、能輝科技:58.6MW分布式光伏電站
2023年12月26日,能輝科技公告稱,擬將58.6MW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延至2024年12月31日。
8、合盛硅業35萬噸多晶硅延期
中部合盛20萬噸多晶硅原定于2023第三季度投產,到2024上半年合盛硅業多晶硅產能達到40萬噸,號稱要比通威股份產能還要大。據合盛硅業2024半年報披露,建成產能為5萬噸。三季報顯示,合盛硅業該季度沒有外銷,全部自用。
同時,網上流出的一則通知顯示,合盛相關工廠擬開啟裁員,比例為5%到10%,要求2024年7月底前全部實施。
9、南玻A青海5萬噸多晶硅延期投產
南玻A青海海西州5萬噸多晶硅項目于2022年9月開工,按建設周期24個月推算,將于2024年9月投產,現仍在建設當中。2024半年報顯示,其青海多晶硅基地已投入35.04億元。
10、東方日升包頭固原5萬噸延期
東方日升在包頭固原有15萬噸多晶硅擴產規劃,原定2023年7、8月投產,且一期5萬噸的建設年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但未見東方日升包頭5萬噸項目投產消息公布,且其2024中報多晶硅業務的收入為空白。
11、億晶光電10GW TOPCon電池部分延期
2024年1月6日,億晶光電公告稱,其滁州項目原定投產10GW,完成了7.5GW,還有2.5GW酌情推進。
12、江蘇陽光5萬噸多晶硅——黃了
江蘇陽光(600220)已于2024年7月10日退市,其包頭300億一體項目移師寧夏石嘴山,擬投資50億建5萬噸多晶硅的藍圖基本已經沒戲。
13、賽能硅業2萬噸顆粒硅延期
今年2月,賽能硅業總投資100億建設10萬噸顆粒硅項目一期2萬噸一度出現停工,后來復工。該項目原計劃是在2023年10月投產,已出現了較長的延期。
14、德宸新能源12GW雙面組件延后一年建設
2024年6月4日,德宸新能源宣布,其12GW高效雙面組件項目建設時間將延后一年。
15、中來股份:暫緩戶用分布式EPC業務
8月17日,中來股份和上海源燁公告稱,暫緩戶用分布式EPC業務。
16、超晶新能源陷入訴訟麻煩
拋出總投資103億元擬建10GW單晶硅棒和10GW TOPCon電池擴產計劃的超晶新能源,未見有投產信息流出,還陷入了訴訟糾紛。
16、太一光伏疑似陷入債務危機
總投資55億元擬在徐州投建TOPCon和HJT電池各5GW的太一光伏,被拉橫幅,還訴訟纏身,年內新增開庭公告80余起。
17、棒杰股份子公司被申請破產
8月14日,棒杰股份公告稱,其子公司揚州棒杰被申請破產,現債權人已撤銷破產申請,可棒杰股份的債務問題仍很嚴峻。棒杰在揚州已建成10GW TOPCon電池項目,還在浙江江山有16GW TOPCon電池和16GW硅片的擴產規劃。
18、傳寶馨光能、中清光伏、清電光伏裁員降薪
新進場的玩家,如寶馨光能、中清光伏和清電光伏有裁員或欠薪傳聞流出,另一家跨界HJT新軍未拖欠基層員工薪水,但一度拖欠高管薪資。
(四)16個項目停工停產
據整理,2024年內停工停產的項目有16個。
1、英力股份:員工曝停產數月,公司否認
1月27日, 員工曝英力股份已停產數月,但該公司否認,其購置有0.5GW P型組件產線。
2、聆達股份:金寨嘉悅3.5GW PERC電池停產
3月15日,聆達股份宣布,其子公司金寨嘉悅3.5GW PERC電池片臨時停產,一直停到了現在。按PERC電池產能被淘汰的趨勢,金寨嘉悅的PERC產線復工難度較大。
3、艾能聚: 多晶硅電池片產線停產
4月3日,艾能聚宣布,公司多晶硅電池片生產線實施停產。
4、億晶光電常州基地被曝停產
今年4月,億晶光電常州被曝常州基地產線因老化關停,工人遷至滁州,該基地的產能為5GW PERC。
5、尚德電力:網傳無錫、常州組件基地停產放假
4月25日,網傳尚德電力無錫、常州兩大組件基地停產,并放假11個月。
6、傳潤達光伏臨時停產放假
5月23日,網傳潤達光伏實時臨時停產放假,從5月25日到8月31日止。
7、陽光中科:泉州南安8條PERC產線停工停產
6月3日,陽光中科宣布,泉州南安8條PERC自動化電池產線全部停產,其PERC電池產能為2.5GW 。其還被拉橫討薪。
8、中科高郵:停產放假
6月3日,中科高郵TOPCon電池產線,停產放假,出現欠薪情形,還被拉橫幅討薪。該基地建成TOPCon電池產能4GW。
9、愛康科技:贛州愛康、浙江愛康、湖州愛康停工停產
6月7日,愛康科技宣布,贛州愛康、浙江愛康、湖州愛康3家子公司電池、組件產線臨時停產3個月,總產能4GW HJT電池和10.4GW組件。愛康科技還在2023年底拋出投資21億元建設3.6GW HJT電池的規劃,現愛康科技已退市,估計這項投資計劃也跟著涼了。
10、隆基綠能:越南5條電池產線臨停
6月7日,網傳隆基綠能越南5條電池片產線臨時停產。
11、潤陽云南:臨時停產,現已復工
6月21日,網上流出的一則通知顯示,潤陽云南與員工“暫停合作關系”,10月份云南基地復產。
11月11日,網傳潤陽股份泰國4期組件廠停工,員工放假60天,支付 75%工資。
12、沐邦高科:廣西梧州基地停產放假
8月19日,網傳沐邦高科廣西電池片基地停產放假,日期為2024年8月1日至10月30日止(暫定)。
13、泰川新能源被指欠設備款
泰川新能源被指拖欠設備款,被供應商拉橫幅,還陷入訴訟麻煩。泰川宜賓基地的TOPCon電池規劃產能為7GW。
14、泉為安徽公司停產放假
9月份,網傳泉為科技 安徽公司準備停產放假。
15、英發睿能:安徽天長工廠停產放假
10月16日,英發睿能旗下天長工廠自10月16日停工停產至2025年2月13日,該基地電池片技術路線為PERC。
綜合來看,第四輪光伏行業洗牌較為猛烈,且持續時間之長也遠超預期。目前,光伏行業價格仍處于低位運行,暗示短期的洗牌并未結束。
針對曠日持久的大洗牌,各方都在積極“救市”,行業協會希望各大廠商加強自律,減少內卷,通過限價、提價等方式引領行業走出低谷。
而上述有項目進展的統計,足可以窺見行業洗牌激烈之一斑。在此,我們也希望各方高度重視當前的市場形勢,群策群力找出一條可實現多方共贏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