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日前在直播時透露,華為下一代折疊屏即將面世后,市場有關“華為或將推出全球首個三折屏手機”的議論便熱度不斷。
為此,《科創板日報》記者嘗試向消費電子領域業內人士,及折疊屏產業鏈公司方面了解更多最新情況。《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多方采訪獲悉,三折疊屏手機部件增量主要集中在面板、鉸鏈、電池三個方面。同時,不少產業鏈公司認為,目前折疊屏終端需求“一般”,且“是否放量,還需要等待市場進一步反饋”。
三折屏手機背后:零部件增量集中于三方面
近年來,手機顯示技術不斷發展,智能硬件的形態不斷變化,折疊屏也成為手機硬件升級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航證券科技電子分析師劉牧野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現有的折疊屏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展開狀態下的屏幕比例與應用場景不適配。例如:主流視頻比例為16:9,目前展開狀態下的折疊屏屏幕比例接近1:1。另一方面,屏幕的厚、重影響了折疊屏的使用感受,進而影響該機型的推廣滲透。
劉牧野稱,從今年3月華為申請的三折屏專利來看,通過多個殼體不等厚設計,使折疊狀態下的設備更輕薄,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握持手感。同時,兩次折疊也使設備在展開狀態能與更多場景相匹配。
“從產業鏈角度看,三折屏手機的零部件增量主要集中在面板、鉸鏈、電池三個方面。”劉牧野進一步表示。其中,面板方面,三折屏手機的屏幕面積進一步增大,且采用柔性OLED;三折屏還需要同時承受拉伸和收縮的應力,對材料要求很高,UTG玻璃(超薄玻璃)或為較優選擇。
鉸鏈方面,三折屏手機的鉸鏈個數成倍增長,MIM(金屬注射成型)為鉸鏈制造的關鍵工藝;同時3D打印工藝鈦合金軸蓋的方案有望降本和減重,成為MIM工藝的互補方案。
電池方面,三折屏手機屏幕耗電+AI大模型加持,續航將成為三折屏手機的關鍵挑戰。
“從華為的專利來看,三折屏手機很有可能搭載2-3塊電池,并且更可能使用儲能密度更高、充電速度更快、壽命更長的硅陽極電池。”劉牧野稱。
零部件增量產品加速產業化進程
“三星此前一直在研發三折屏設備,并展示過原型機,但一直未量產,估計是考慮技術難度與高昂的成本問題。”有消費電子產業鏈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近期,也有國內頭部面板廠商透露,已有三折屏相關樣機展出,量產排期約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
與此同時,從《科創板日報》記者向折疊屏產業鏈公司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三折屏手機零部件增量產品正加速產業化進程。
其中,凱盛科技與華為共同研發UTG玻璃技術。該公司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該公司UTG玻璃已導入下游多家客戶資源池,部分產線已正常運營,目前根據市場需求持續開展生產線建設。
“UTG玻璃是一種新技術材料,不僅用于折疊屏手機,還可以用于車載顯示屏等。公司與國內一老牌汽車品牌在合作,但只是樣車還未量產。”上述證券部人士稱,“UTG玻璃的使用場景還需要市場摸索拓展,才能進一步放量。”
同為UTG玻璃產業鏈公司的長信科技表示,多款搭載該公司UTG產品的折疊機已于去年上市。
該公司在今年3月的投資者互動中提到,OPPO Find N3 Flip、OPPO Find N3使用的UTG產品均為其子公司東信光電獨供,根據OPPO官網顯示,這兩款機型都屬于AI折疊屏手機。
統聯精密證券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鉸鏈產品目前只用于折疊屏,其去年只為一家客戶的一個項目提供了相關服務。此外,該公司非MIM業務(其他金屬工藝制品與塑膠制品)增長較快。
統聯精密曾在2023年10月的投資者調研中表示,蘋果目前是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業務占比在70%以上。剩余前五大客戶為榮耀、亞馬遜、安克創新、大疆、影石。
華為鉸鏈供應商東睦股份今年上半年業績大漲,用于鉸鏈的MIM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101%。該公司在2024上半年業績預告中表示,大客戶新產品上市,緊隨大客戶新產品上市的節奏,已配備5條折疊機模組生產線。
金太陽也在今年7月22日的投資者互動中表示,該公司生產的精密結構件中包含折疊屏鈦合金軸蓋、折疊屏高精密門板、鈦合金電池蓋、智能手機中框、智能家居金屬結構件以及各類精密模具等。
希荻微證券部人士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是模擬芯片行業針對硅陽極鋰離子電池較早推出專用DC/DC芯片的公司,其芯片產品目前主要用于部分品牌的高端或頂配機型,且市場上暫無其他類似產品發布。
市場或分化 終端需求有待再激活
“自2018年首款折疊屏問世以來,折疊屏產業鏈逐漸成熟,除蘋果外的主流終端廠商均完成折疊屏手機布局。目前折疊屏市場或走向分化,一面向平價化推廣,一面向高端三折機邁進。”上述消費電子產業鏈人士向記者表示。
“近兩年國產安卓系廠商新發布的折疊屏產品集中在萬元以下。”上述產業鏈人士稱,“從技術儲備、品牌定位及產品定價來看,華為和三星是最有可能率先挑戰三折屏手機的廠商,且業內都認為定價至少在1.5-2萬元間。”
不過,對于產業鏈已成熟的折疊屏手機,以及更高端的三折屏機型,能帶來多少實際增益,不少公司表示,需要等待市場進一步驗證和反饋。
“目前終端市場需求還行,但并沒有外界認為的那么大。”凱盛科技證券部人士表示,就UTG玻璃的產能來說,我們一期有200萬片/年,二期規劃1500萬片/年,目前有700萬片左右,產能會跟隨市場訂單增加,但目前產能沒有上滿,而且700萬片產能都可能用不完。”
統聯精密證券部人士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自身的鉸鏈產品需求還不錯,但折疊屏鉸鏈的整體市場需求“還看不清楚,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新機也少,需要等新機發布后,看市場反饋。”
希荻微證券部人士也提到,從產量來說,該芯片終端用量不算大,今年有幾千萬量級的訂單。
“一般新產品上市后會小范圍用于高端產品,并逐漸向中端和平價產品擴展,估計明后年的產量會更好一些。”上述證券部人士稱,“不過一般新產品面世后毛利率比較高,有40%左右。”
“如果華為能突破技術難題,并通過自身品牌影響力提升市場認知,對于折疊屏市場發展來說,自然是一大利好。但諸如售價高昂、軟件生態不完善等其他關鍵問題,仍會在一定時期內影響折疊屏手機消費群體的擴大等。”上述產業鏈人士進一步表示。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顯示,2023年全球折疊手機出貨量1590萬部,同比增長25%,占整體智能手機市場約1.4%。同時預估2024年全球出貨量約1770萬部,同比增長11%左右,占比則微幅上升至1.5%,成長幅度仍低于市場預期,預計于2025年占比有機會突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