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和5G通信等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如碳化硅和氮化鎵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在這些材料中,金剛石以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被視為下一代功率器件最有希望的候選材料。金剛石不僅具有極高的禁帶寬度(5.5eV)、熱導率(2000 W/m?K)和擊穿場強(>10 MV/cm),還具備穩定的化學特性和極強的抗輻照性能,使得它在高能量密度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盡管金剛石的性能卓越,其襯底的拋光技術卻面臨諸多挑戰,成為制約其工業化應用的重要瓶頸。金剛石襯底的拋光不僅關乎其表面質量,還直接影響到后續外延層的結晶質量,進而影響整個器件的性能。本文將探討金剛石襯底拋光中的“煩惱”,并介紹當前研究中的一些解決方案。
01金剛石襯底:拋光技術“上大分”
在半導體產業中,高質量的金剛石襯底是制備高性能器件的前提。拋光技術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拋光可用于制備CVD法同質外延生長單晶金剛石的籽晶,籽晶的表面質量直接影響單晶金剛石的生長質量;另一方面,拋光后的高質量單晶金剛石襯底,要求保持面型和納米級的粗糙度,同時避免表面及亞表面損傷,以確保外延層能夠均勻、高質量地生長。然而,金剛石的高硬度和硬脆特性使得其拋光過程異常復雜。傳統的拋光方法往往難以實現對金剛石表面的原子級粗糙度控制,限制了金剛石在高端領域的應用。因此,如何高效地拋光金剛石襯底,成為科研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02金剛石拋光的“煩惱”
金剛石的極高硬度和化學穩定性,使得其拋光過程充滿了挑戰。金剛石表面的微小不平整和雜質會嚴重影響其光學和電子性能,而傳統的拋光方法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拋光效果。化學機械拋光(CMP)作為一種高精度、低損傷的拋光技術,雖然適合金剛石的精拋光,但金剛石極佳的化學穩定性卻大大降低了拋光效率。
具體來說,金剛石拋光面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難以實現原子級粗糙度控制:金剛石的硬度極高,傳統的拋光方法難以實現對金剛石表面的原子級粗糙度控制,導致拋光后的表面質量不穩定。
拋光效率低:金剛石極佳的化學穩定性使得拋光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難以進行,從而降低了拋光效率。
表面及亞表面損傷:在拋光過程中,機械磨削作用容易導致金剛石表面及亞表面產生損傷,影響器件的性能。
03解決方案與創新
為了克服金剛石拋光的這些“煩惱”,科研人員不斷探索新的拋光方法和工藝。例如,一些研究人員采用芬頓試劑對金剛石進行拋光,但這種方法存在氧化速度過快、反應難以長時間維持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拋光方法,通過使用微溶于水的鐵鹽來實現鐵源的供給,從而在雙氧水的存在下實現羥基自由基的穩定供應,有效去除金剛石表面的雜質,并實現對金剛石表面的原子級粗糙度控制。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藝的創新,金剛石拋光技術正朝著更高效、更環保、更精準的方向發展。例如,溶膠-凝膠(SG)拋光工具在極硬半導體拋光領域展現出優異的性能,通過其柔性拋光的特點,實現了對大尺寸單晶金剛石襯底的超精密拋光。雖然這種方法在拋光效率上仍有待提升,但其為金剛石拋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路徑。
參考文章: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 溫海浪等:大尺寸單晶金剛石襯底拋光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