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同比(下同)增長5.7%。按美元計價,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94萬億美元,增長2.2%。4月份,進出口總值3.64萬億元,增長8%。按美元計價,4月份,進出口總值5125.6億美元,增長4.4%。
在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奐劼看來,4月份,外需回暖、美國地產周期復蘇和補庫存周期開啟,疊加低基數效應,帶動出口取得較快增長。在低基數基礎上,內需改善和價格因素推動進口增速由降轉升。
“4月份,我國外貿出口保持韌性,進口需求穩步回升,外貿順差處于合理區間,外貿繼續發揮經濟增長重要支撐作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外貿平穩擴張,反映全球需求仍具有一定擴張動能,也是我國內需穩步復蘇、外貿活力足的重要體現。
外貿出口同比增速反彈
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4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速為1.5%,較3月份有大幅改善,好于市場普遍預期。在業內人士看來,4月份外貿出口同比增速反彈,主要受海外需求保持擴張,我國外貿多元化結構、新動能增強,以及去年同期基數回落共同影響。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分析認為,4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去年3月份集中出運后,去年4月份出口增長動能下滑,導致今年4月份出口的同比基數下沉;二是受外需回暖以及穩外貿政策持續顯效拉動,當前出口增長動能增強。
近期,我國制造業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處于擴張區間。這背后主要是在全球電子行業周期上行、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高以及歐美央行降息預期影響下,當前全球貿易處于回暖階段,外需改善帶動我國出口增長動能轉強。年初以來,國內穩外貿政策持續加力,包括加強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保障等,都有利于出口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在出口產品方面,4月份,汽車出口增速延續高位,出口新動能繼續保持強勢。馮琳分析稱,從出口新動能角度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出口保持較快增速,以及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跑出“加速度”,是當前推動我國出口的主要有利因素。
多因素推動進口額由負轉正
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4月份進口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從3月份的-1.9%大幅改善至8.4%。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基數下沉、出口改善帶動配套進口需求、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拉動。
從進口需求角度看,馮琳分析認為,盡管當前國內房地產行業處于調整階段、消費需求有待提振,對進口量增長仍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加工貿易占比較高,4月份出口加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進口量增加。其中,在全球電子行業周期上行背景下,我國電子產品出口回暖,提振4月份集成電路(芯片)進口量和進口額實現兩位數同比高增。此外,前期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走高,推升我國進口商品價格,也帶動進口額增速加快。
從進口商品數量看,周茂華表示,我國內需保持復蘇態勢,主要原因是國內循環暢通與宏觀政策發力,終端需求復蘇逐步向中上游傳導,工業制造業經營與庫存改善,帶動企業補庫存動能逐步增強。
進出口有望保持增長
展望下一階段外貿形勢,羅奐劼表示,5月份,在低基數、外需相對平穩、支持出口政策加快落地等因素推動下,出口仍有望保持增長。在原材料價格較高、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國內需求恢復會給電子元器件和消費品進口帶來支撐。
具體來看,出口方面,周茂華預計,全球需求溫和擴張,我國外貿出口多元化,電動汽車、新能源電池及裝備制造等產品海外需求旺盛以及去年基數回落,未來幾個月,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升級趨勢持續加強,高技術、新興領域產品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靜預計,未來,我國新興領域出口動能有望進一步加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補庫存周期持續背景下,產品結構升級有望支撐我國出口增長。此外,海外經濟體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加大或將帶來“搶出口”效應。
進口方面,周茂華分析認為,預計未來幾個月,進口同比增速有望加快。一方面,國內需求呈現穩步修復態勢,消費和內需改善提振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工業制造業庫存與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加之宏觀政策支持,國內企業主動補庫存動力有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