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
人工培育鉆石。
人造金剛石。
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鳥瞰圖。
□張永恒
在河南制造業中,超硬材料行業占據著全球90%市場份額,是河南最能打拼的制造業。
而黃河旋風占據著全球超硬材料行業創新技術引領者的地位。
金剛石的應用遍及能源開采、建筑、精密機械、通信、清潔能源、半導體等20多個制造行業,對一個制造業大國而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黃河旋風這家誕生于長葛,心懷競逐天下理想的企業,是如何摘取全球超硬材料行業的創新技術桂冠,實現行業超越的呢?
讓我們走進黃河旋風,揭開其成為全球超硬材料行業冠軍之秘,為河南制造企業走創新技術路徑實現轉型成長提供有益借鑒。
挺立潮頭 開創行業技術先河
堅持超硬材料專業化發展一個方向,圍繞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條主線,強化資源、技術、品牌及超硬材料產業鏈四個優勢;堅決打造主業發展穩健、技術優勢明顯、產業鏈條完整、市場引領力強的一流企業。這是黃河旋風的發展規劃。
2023年,創建金剛石材料與器件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金剛石線鋸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創建河南省金剛石材料產業研究院、河南省培育鉆石合成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超硬材料產業創新中心。
2021年,創建河南省金剛石產業鏈工程研究中心。
2020年,創建河南省超硬材料制品專用預合金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原學者工作站。
……
以上科研平臺的創建,是黃河旋風“以科技打造旋風”,踐行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
黃河旋風總工程師王裕昌博士,23年前留美歸來,面對是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做基礎研究,還是到國內超硬材料行業上市第一股黃河旋風任技術創新帶頭人的選擇,他選擇了后者。
23年后的今天,王裕昌仍然認定自己的觀點:“我當時被黃河旋風所吸引,要做學問,要開發金剛石新技術,還是應該到企業一線來!”
黃河旋風正是在這位具有全球前瞻視野的技術人才帶領下,篳路藍縷,埋頭苦干,攻克了中國超硬材料行業成長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關,打通了中國超硬材料行業攀登全球技術巔峰的路徑。
從統計看,黃河旋風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4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6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河南省科技成果33項。
在眾多國家級科研項目中,王裕昌介紹了黃河旋風多個突破性的創新技術。
“金剛石壓機大型化的技術突破是中國搶占全球金剛石產業高峰具有根基性的技術創新。”在他看來,這是黃河旋風引領中國超硬材料行業最具價值的貢獻之一。
壓機在超硬材料金剛石單晶生產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要想金剛石單晶產量擴大、成本降低、質量穩定,必須實現壓機大型化,因為金剛石單晶生產需要工業制造行業中最高的壓力。作個對比,汽車輪胎壓力只有2、3個標準大氣壓,而大型壓機的壓力5.5萬個標準大氣壓起步,可見實現壓機大型化創新難度之大。
在大型壓機實現技術突破之前,金剛石小壓機與國外先進壓機相比有著很大的距離,單次僅能生產幾十克拉產品,壓機大型化突破后,單次生產可達數百克拉,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也一舉超越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美國。
正是大型壓機的創新面世,讓黃河旋風搶占了行業高地,更給了公司堅持創新技術發展的信心與力量。
黃河旋風引領大型壓機發展趨勢的還有把傳統的壓機鑄造鉸鏈梁,改造為鍛造鉸鏈梁,從鑄造到鍛造,看似一字差,卻明顯提高了壓機鋼材利用率,使體型臃腫的大塊頭壓機得到“瘦身”,開創了世界行業主流技術裝備的先河。
在解決超硬材料行業“卡脖子”難題上,黃河旋風更有著新的技術突破——金剛石線鋸裝備及工藝技術。據介紹,這項目技術突破了限制金剛石線鋸智能快速制作的難點,解決了鋼線快速物理磁化、金剛石微粉鍍層磁性匹配、鍍覆金剛石微粉粒度不均勻等難題,引領了中國金剛石線鋸生產裝備技術革新。
2021年,黃河旋風憑借霧化預合金粉制備技術生產的金剛石工具用預合金粉被評為“國家單項冠軍產品”,這項技術攻克了金屬粉末氧含量高、松裝密度差、胎體對金剛石把持力不強等技術難題,成功使預合金粉末的各項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制品的鋒利度和使用壽命較同成分單質金屬粉金剛石工具高15%~25%。
在培育鉆石市場開發上,黃河旋風占據著國內行業50%的中高端產品市場份額。這與公司產量大、質量高有著直接關系。在市場上,一般從重量、切工、凈度、顏色四個維度來評價培育鉆石,黃河旋風培育鉆石顏色和凈度指標居領先位次。其中,90%以上產品的顏色達到最高的D級和E級,實現了百萬級別的純度,背后正是工藝創新的持續突破。
放眼全球 遴選行業創新人才
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其競爭力來自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性價比,唯有高品質、低價格的產品才會贏得市場。那么,要持續不斷推出高品質、低成本的產品,企業就要堅持創新。
黃河旋風能夠持續引領全球超硬材料行業,原因在于持續創新,而能夠保持創新的關鍵在于公司的人才戰略。
當下,黃河旋風正加強與各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交流,致力于超硬材料行業研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孵化。在2023年2月24日召開的河南省超硬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黃河旋風現場簽約了5個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應用示范項目——“多元超細合金粉末及其復合材料產業化”項目,產學研戰略合作項目——“吉林大學—黃河旋風超硬材料產業校企合作創新實踐基地”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增材制造用復合金剛石粉體制造技術應用示范”項目,河南省揭榜掛帥項目——“高品質金剛石合成用智能化壓機裝備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中原學者工作站項目——“金剛石表面功能化及復合熱管理材料制備與產業化”項目。
這些項目背后有一支實力強大的人才團隊,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發人才匯聚于黃河旋風。其中,來自德國、日本、意大利、印度、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高、中級職稱專家496人,其中博士22人,行業著名專家21人。
為建立人才梯隊,黃河旋風每年從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招攬有志于超硬材料行業的青年才俊。
目前,該公司擁有1630名專業人才,126名碩士、博士等高素質人才,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行業專家,200名定向培養人才,可以說,黃河旋風就是一家河南典型的知識型企業。
招引人才,還要留住人才。黃河旋風在人才培育上更具靈活性與適應性。
黃河旋風對高層次人才的管理與培育,以科研項目的推進為核心。課題可以自選,也可以由公司指定,或申請省部級科研項目。對于自選課題,公司在有關行業專家對擬研發項目進行可行性評估后,對符合立項條件項目報總經理辦公會批準,下達立項批準,課題申報人就可以組建團隊展開研發攻關。以各事業部為依托的科研項目,各事業部負責人根據課題計劃全方位保證所需實驗條件(包含項目所需儀器設備、原材料、實驗輔助人員等),加大與科研人員的溝通、協調,全方位做好科研項目后勤保障工作。
對于高端、特需、關鍵人才,黃河旋風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培育并給予重要的崗位歷練,經考評合格的直接聘任到事業部擔任總工或技術副總等。行業專家、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可根據公司需要,聘任到事業部擔任總工或技術副總等。最大限度地給予人才自主權,不阻礙他們進行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的步伐。可以說,黃河旋風真正為人才創造了施展才華的陽光、土壤與雨露。
同時,黃河旋風還為人才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為被錄用的博士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包括一套獨棟別墅,安排寬敞的辦公室,并配備電腦等必要辦公設施,試用期滿后配備一輛轎車。對于碩士層次的人才,公司提供一套公寓,所在工作部門為其提供高標準的辦公設施,工作業績突出者,公司參照博士待遇標準在住房、配車和工資等方面為其提供特別待遇。
培根鑄魄 培育忠誠實干文化
多年來,黃河旋風不僅總結提煉出了“為國為民為廠為家為中國超硬材料高質量發展奮斗”的“五為”發展宗旨和“實干創造未來”的企業文化,還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走科研與生產共同發展的道路;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見先進就學,見落后就幫;講內因不講外因,講主觀不講客觀,講自己不講別人的“三講風范”;任人唯賢,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看能力、看政績,不看資歷的用人標準……
企業文化并不是張貼于墻體上的宣傳口語,而是落實于企業人才培育、管理與使用中,是企業價值創造的精神能量。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有成功的企業文化支撐。
黃河旋風能夠持續引領全球超硬材料行業,背后同樣有金剛石一樣堅如磐石的企業文化。
其中,王裕昌就是展示黃河旋風企業文化最具風采的典型代表。
他回憶說,當年選擇黃河旋風背后除了自身的理想抱負之外,還有被公司創始人實業報國的理想主義情懷所打動的原因。20多年前投身于黃河旋風,決心大干一場,這股炙熱的激情至今仍然鼓蕩在他的心田。
黃河旋風人才團隊忠誠事業、篤行干事的文化魂魄,為企業引領全球金剛石行業發展奠定了精神基礎。
黃河旋風人力資源部部長姜改玲介紹,黃河旋風科技創新引領全球的秘訣不止在于人才,更在于有一支以王裕昌為首的科技創新團隊,該團隊忠誠事業、銳意創新,實現了公司忠誠文化的薪火相傳,保持了公司科技創新活力與生命力的持續旺盛,這是黃河旋風持續挖掘行業競爭力的深層原因。
比如,在重大項目攻關中,王裕昌統籌部署,并且身先士卒,帶領團隊持續在一線鉆研。在人才團隊培育上,他每年都會帶三四位碩士研究生,至今已有近百人成為公司高級人才。
王裕昌認為,黃河旋風的忠誠文化背后是人才團隊愛崗敬業、埋頭實干、甘于寂寞、滿懷忠誠的赤子之心。
他表示,企業培育人才,培育團隊并不止于技術的傳幫帶,更重要的是讓企業文化傳承與發揚。這一觀點揭開了黃河旋風引領全球超硬材料行業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