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高校教師是專利的發明人,卻未必是專利權益的所有人;專利賦權改革后,科研人員被賦予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這極大激發了高校教師參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7日,2024中關村論壇在北京工業大學組織集體采訪,北京工業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究員、《高功率半導體激光技術》項目負責人、北京工大亞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文斌對記者說。
2020年10月,科技部等九部門在40家試點單位啟動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據介紹,作為首批試點單位,北京工業大學創新管理機制,優化獎勵分配,成功孵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秦文斌團隊。
秦文斌介紹,北工大采用先賦權后轉化方式,先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學校與成果完成人再以知識產權共同作價入股進行轉化。2021年9月至12月,11項激光技術相關專利按照學校科轉流程,先后完成了專利評估、賦權變更與作價入股,成立了以研發、生產、銷售高功率激光器及系統裝備為主的高科技企業北京工大亞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2月,公司獲天使輪投資1500萬元。
“專利賦權改革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同時有效保障了原始技術人員深入參與企業的成果轉化。”秦文斌以激光器為例,科研人員在實驗室條件下,為追求精度,不會考慮激光器的使用溫度。但在成果轉化環節,由于產品要在不同地域、不同溫度環境下穩定運行,研發團隊對激光器內部鏡片的生產流程和安裝方式都重新進行了較大調整。
“專利賦權改革以前,大部分專利成果一次性轉讓給企業后,如果技術方案需要進行較大修正,原始技術人員既不是專利權人、又不是企業員工,很難深入參與其中。”他說。
紀姝婷團隊。
與秦文斌團隊相似,2023年4月,北京工業大學紀姝婷團隊在“揭榜掛帥”機制下,開始與北京智同精密傳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攜手研發了高精度擺線齒輪加工機床。
“RV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10.640, -0.29, -2.65%)的關鍵零部件,高精度擺線齒輪是RV減速器的關鍵零部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高精度擺線齒輪的生產嚴重依賴國外機床。”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蝸桿砂輪磨削擺線齒輪制造工藝開發》項目負責人紀姝婷說。團隊深入調研、艱難攻關,成功研制出加工高精度擺線齒輪的刀具,并依托于國產機床,建立了獨有的加工工藝。
“這項技術將高精密擺線齒輪的生產成本減少至三分之一,同時將生產效率提高2至3倍,目前已經投入生產。”她說。
馬雪梅團隊。
“從理論到技術再到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科技成果轉化漫長而艱難,這個過程是國際公認的‘死亡谷’。但在我們這里,多方的助力、全方位幫扶是‘氫氣再生醫學’從提出概念到成功研發系列產品的關鍵所在。”北京工業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基于生物進化的氫氣生物學機理》項目負責人馬雪梅說。
據介紹,該團隊在創傷救治領域原創性地發現了氫氣引發的全新愈合方式,并據此研發了新型氫敷料系列產品。氫面膜和氫敷料能有效激發細胞活性、促進自體膠原蛋白產生,同時具備修復和抗炎癥等功能,在醫美領域的抗衰老、敏感肌修復、促進傷口快速少疤痕愈合等方面,明顯優于其他產品。
“目前,新型敷料從基礎研究、概念提出、設計理念到產品形式均為國際首創,核心技術已經遞交數十項發明專利,在高端化妝品和醫美敷料領域開辟了新方向。”馬雪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