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工信部: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000萬輛,產銷分別同比增長11.6%和12%,創歷史新高,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工信部:加大車用芯片、全固態電池、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 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加強行業管理,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落實落細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開展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和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保持產業穩定運行。二是要支持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加大車用芯片、全固態電池、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路側感知、網聯云控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車端、路端、網端標準體系,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四是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統籌布局,防范化解產能過剩風險,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汽車產業是一個國際化產業,在今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還將繼續推動國際化發展,倡導協同創新、全球化發展,推動消除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
工信部:2023年工業經濟總體向好 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
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信息通信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省份、行業增長面“雙擴”,十大重點行業、十個工業大省增長“穩定器”作用凸顯。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 其中十個工業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生產全部實現同比增長。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同比增長9%。截至2023年11月,規上工業企業虧損面自2023年4月起連續8個月持續收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為企業繼續擴大生產提供資金支撐。
工信部:下一步將研究出臺5G應用發展接續政策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產學研用各方,加強跨部門協作,持續推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研究出臺5G應用發展接續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5G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高質量發展。 二是深化網絡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推動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推進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為行業轉型發展提供網絡支撐。 三是加快應用拓展。聚焦重點行業應用場景,樹立示范標桿,加強推廣應用,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四是提升創新能力。加強5G融合應用標準體系建設,持續推動5G-A、5G輕量化等技術演進和產品研發。加快6G技術研究,開展技術試驗,強化技術儲備,深化交流合作。
工信部: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升級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工業革命趨勢、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一是筑牢基礎,加快底層標準協議、數據流通規則、網絡設施架構等堵點、卡點的統一部署、統一建設。二是一體推進,構建數字化評估診斷、場景培育、改造示范、推廣應用協同推進的工作體系。三是供需聯動,強化供需對接,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效率。四是分類施策,培育深耕細分領域的專業服務商團隊,堅持分企施策,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的企業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升級,加快其他行業企業關鍵業務數字化普及。
工信部: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9日在發布會上介紹,2023年全年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2%,電子信息制造業筑底企穩,軟件業量效齊升,互聯網行業穩步恢復。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夯實,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網絡服務能力持續升級,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超每秒2萬億億次浮點運算,融合應用全面深化,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
新聞發布會部分內容摘選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辛國斌: 簡要介紹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也是我國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23年9月,黨中央召開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各地也紛紛召開大會進行動員部署,全國掀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熱潮。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各部門、各地區一道,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決筑牢制造業,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信息通信業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綜合來看,主要有穩、新、強、融、優五個特點。 一是“穩”的態勢進一步鞏固。2023年,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有力有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全年工業經濟呈現穩中向上、回升向好的態勢。省份、行業增長面“雙擴”,十大重點行業、十個工業大省增長“穩定器”作用凸顯。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 二是“新”的動能進一步增強。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打造創新高地,布局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壯大優勢產業,“新三樣”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產品出口額首次破萬億,造船市場份額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積極培育新動能,新材料、機器人等一批新興行業快速成長。加快技術攻關應用,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領域創新實現新突破,大飛機、高端醫療裝備等攻關成果紛紛投入應用。 三是“強”的基礎進一步夯實。我們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加大智能制造推廣力度,建成了62家“燈塔工廠”,占全球“燈塔工廠”總數的40%,培育了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扎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新興產業逐步壯大,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全年大宗工業固廢利用量將超過22億噸。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統籌推進補短板和強基礎,電子、軟件等行業發展表現出強勁韌性。 四是“融”的趨勢進一步加快。我們大力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壯大,2023年全年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2%,電子信息制造業筑底企穩,軟件業量效齊升,互聯網行業穩步恢復。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服務能力持續升級,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數實融合全面深化,5G應用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五是“優”的環境進一步升級。我們深入落實民營經濟31條,發揮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聯合相關部門持續推進為企業減負工作,2023年前11個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1.8萬億元。推進產融銜接,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達到7120億元。著力支持中小企業成長,累計培育10.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小巨人”企業達1.2萬家。廣泛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建立完善制造業企業常態化交流機制,及時疏堵點、解卡點。 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是,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等優勢,特別是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后,匯聚起各方支持工業發展的強大動能,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要求,堅決扛牢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鞏固和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剛辛部長提到,2023年我們的工業經濟回升向好,信息通信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請詳細介紹一下2023年工業和信息通信業的發展情況。 辛國斌: 2023年,對中國來講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工業經濟在波動中實現穩步恢復,發展的韌性進一步增強,突出表現為五個穩。 一是工業生產企穩加快。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重點行業生產整體向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保持增長。十大重點行業基本盤穩固,平均增速超過5%,高于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長水平,這為工業經濟整體向好提供了堅強支撐。電氣機械器材、汽車等行業生產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都超過10%,汽車行業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行業復蘇明顯加快,電子行業走出低谷,全年實現3.4%的正增長,這一點很不容易。 二是多數省份工業經濟穩定恢復。各地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廣東提出制造業當家,山東把工業經濟作為頭號工程,絕大部分省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省份增長面較2022年增長了近20%。十個工業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生產全部實現同比增長,10個工業大省當中有8個省份增速高于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整體增速。江蘇、山東、安徽等省份增速都超過7%。 三是企業效益穩步回升。截至去年11月底,規上工業企業虧損面自2023年4月起連續8個月持續收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速連續5個月回升,利潤從去年8月開始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為企業擴大創新投入和再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是工業投資穩中有進。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同比增長9%;全社會固定社會資產投資增長3%。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速自2023年8月以來呈現加快態勢,汽車、電氣機械器材、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投資都是兩位數增長,高于10%,這些投資,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這為下一步持續發展增添了后勁。 五是市場預期穩中向好。截至2023年11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8.3萬戶,較2022年底增加3.2萬戶,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制造業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自2023年10月連續3個月上升,全年指數均高于臨界點,這也說明我們制造業企業對發展的信心穩定恢復。 與此同時,信息通信業也在加快發展。2023年,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2%,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8%,成為賦能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撐。 網絡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累計建成5G基站337.7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達到2302萬個。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占移動網絡終端連接數的比重達到57.5%。技術產業創新發展,5G定制化基站、5G輕量化技術實現商用部署,推出全球首款衛星通話智能手機、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賦能效應持續凸顯,5G應用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萬個。在文旅、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應用,助力恢復擴大消費。 普惠服務向縱深推進,全國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80%,2577家老年人、殘疾人常用網站和APP完成改造升級。全年共攔截騷擾電話540億次,公開通報1861款違規APP,用戶權益保障持續推進。 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持續提升基礎電信網絡重大風險防范能力,行業關鍵基礎設施保護水平顯著增強。
2024年,工信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積極應對內外部風險挑戰,進一步鞏固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進工業、通信業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