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工汽車網獲悉,10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年前三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產銷量分別完成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9.8%,新能源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完善工作舉措、加強部門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完善機制加強統籌。貫徹落實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作用,統籌推進技術攻關、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加快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
二、持續擴大國內市場規模。加快制定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持續做大國內市場基本盤。
三、強化配套支撐環境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更好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要。開展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
四、建立健全保障體系。加快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安全、自動駕駛、操作系統等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生產準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守牢新能源汽車安全底線,讓消費者喜歡買、放心用。
聰明車的風口擺渡
回顧汽車產業發展歷史,經歷了從機械時代到電子時代,再到向軟件時代邁進的發展歷程。毋庸置疑,智能網聯已成為人類發明汽車以來的一大顛覆性創新。
2016年,工信部組織行業加緊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戰略、技術路線圖和標準體系,智能網聯汽車走向臺前。
2018年,上海市經信委、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委聯合制訂的《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發放。
2020年,中國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的市場滲透率達到15%,L3級自動駕駛車型在特定場景下開展測試驗證。 2021年,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提出智能網聯汽車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與數據安全及車聯網卡實名等有關要求。
2022年,工信部組織起草的《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發布。 2023年,前三季度,乘用車中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占比超過40%。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1209億元,同比增長19.5%。預計到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503億元。
然而,“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進入快速發展期,通過各種傳感器的嵌入和移動互聯網的接入,汽車從交通工具變身為移動智能終端或平臺,收集和處理著包括地理環境數據、道路交通實時數據以及與駕駛習慣、出行路線、個人生活等相關的海量數據。
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便利的出行體驗同時,也帶來了關乎個人隱私和生命財產保護的安全風險。
隨著政策支持、產業協同、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測試示范應用等多方面推進,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將進一步強化協調聯動,在產業新賽道上塑造新優勢,釋放發展新活力。
購置稅的減免助力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超前部署實施一系列延續、優化、完善的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2014年,我國首次實行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并于當年9月1日開始執行,持續到2017年底。當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2.04萬輛,到了下半年這個數字變成5.42萬輛。翻倍增長的速度讓車企們信心大增。
2017年,由于市場反響強烈,購置稅減免政策延續至2020年末。
2020年,為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再次被延長兩年至2023年年底。
2023年,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6月21日,財政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從執行到2023年12月31日延長至2027年12月31日,延長4年。
其中,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免征車輛購置稅,也就是前兩年繼續免征;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后兩年減半征收。
政策“添力”,助力企業走上“快車道”。有消費者透露,“我們公司今年剛購置了兩輛新能源汽車,聽公司的稅收管理員說購買新能源汽車能免征車購稅,就到辦稅服務大廳進行咨詢,大廳的工作人員給我詳細講解了減免車購稅的汽車類型和減免車購稅的汽車價格范圍,成功減免了車購稅17000余元。”
此外,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提出疑問,在購置稅減免政策出臺后,或將會影響車輛的價格。但從市場環境來看,價格的漲跌幅也并非一家車企可以決定,而是需要根據整體市場的動向而去做改變。
如今,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政策持續加力將有助于產業克服多因素影響,保持穩健發展勢頭,鞏固優勢地位。
城鄉路的市場撬動
2023年,對于新能源汽車乃至整個汽車市場,堪稱復雜多變的一年。新能源補貼的退場、經濟下行導致需求疲軟、價格戰開打加劇市場混戰、“降本”的迫切要求同樣令車企承壓……多因素交疊之下,開辟新市場成為重中之重。 在“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舉行的三年內,帶動新能源下鄉車型累計銷售410多萬輛,走過了10個省市,開展了17站活動,發布了6批下鄉車型目錄。從2020年的39.7萬輛,到2021年的106.8萬輛,再到2022年達到265.98萬輛。
預計2030年,中國農村地區汽車千人保有量將近160輛,總保有量超7000萬輛。未來如果能滿足農村居民的機動化出行需求,將會撬動一個5000億元規模的汽車市場。
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引導農村地區居民綠色出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其中明確,在產品供應上,考慮到農村地區出行場景與城市有一定差別,鼓勵企業針對農村地區消費者特點,開發更多經濟實用、適銷對路的車型,特別是載貨微面、微卡、輕卡等部分商用產品。
農村消費者為什么愛買小車?近年來,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道路條件大幅改善。相較于大城市,農村市場購買力相對較低,新能源汽車以綠色環保和經濟實惠的優勢,陸續駛入鄉村百姓家。尤其是價格低、體積小的A00和A0級別車型在農村地區更受青睞。
其次,買車對農村家庭來說是一件大事,養車也需要一筆不小支出。如果相關配套設施、售后服務跟不上,勢必會挫傷農村消費者的購車積極性。“為一顆螺絲釘專門進一趟城”,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農村銷售量的關鍵因素。
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駛入農村地區還面臨三道“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經濟實用車型供給不足、銷售服務能力不足。做好新能源汽車下鄉,這三“下”很重要。
從1995年第一輛新能源車下線至今,在28年的時間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漸發展壯大,取得了震驚世界的速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