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末,鈦白粉行業再度迎來漲價潮。昨日,包括龍佰集團(002601.SZ)、中核鈦白(002145.SZ)、金浦鈦業(000545.SZ)等廠商紛紛發布調價的消息。財聯社記者關注到,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五輪調價,本輪漲幅約在700-1000元/噸。
盡管鈦白粉廠商頻頻調價,但其日子也不好過,披露的半年報普遍低迷。“由于去年價格跌幅較大,現在市場價格僅是在緩慢恢復。”龍佰集團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新一輪漲價,也許會對業績有些許刺激,但基本只能體現在環比上,較去年同期仍然勢微。
業內分析師告知財聯社記者,在鈦白粉本輪漲價時,市場訂單并未有明顯提升,成本上漲才是漲價的主要原因,目前廠商的成本壓力仍然較大。由于鈦白粉處于供大于求,今年新增產能依然較多,預計后市價格將在相對低位的狀態調整。
龍頭企業宣漲 年內漲幅4000-5000元/噸
近期國內鈦白粉市場價格呈現穩中上行。根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8月25日,國內鈦白粉主流價格金紅石型約15000-16200 元/噸,銳鈦型約13000-13800 元/噸,氯化法約17000-18500 元/噸,本周環比漲幅約在1%左右。
從上市公司發布的調價函,也可以反饋出市場行情。作為國內鈦白粉產能最大的企業,龍佰集團較先掀起本輪調價潮。龍佰集團向合作企業發布調價函稱,8月24日起,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700元/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00美元/噸。
另一家龍頭企業中核鈦白昨日也公告稱,自8月25日起,全面上調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其中國內客戶銷售價格上調700元/噸,國際客戶銷售價格上調100美元/噸。
對此,中核鈦白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有設立價格委員會,會密切跟蹤產品價格的走勢及供需情況的變化,調價是公司進行綜合判斷做出的選擇。目前公司產能利用率較高,且處于產銷平衡狀態。
此外,安納達(002136.SZ)、道恩鈦業(002838.SZ)、順風鈦業等公司也相繼上調鈦白粉產品價格。
但本輪調價中,并非所有企業的調整幅度相同,金浦鈦業的漲幅相對較高。根據金浦鈦業公告,自8月25日起,銳鈦型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1000元/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30美元/噸。
財聯社記者關注到,這已經是業內企業在年內的第五輪漲價。此前四輪分別發生在2月1日、2月28日、4月12日、7月26日。其中,根據相關龍頭企業的漲幅統計,五輪調價疊加后,其鈦白粉產品年內漲幅達4000-5000元人民幣/噸。
對于新一輪漲價原因,隆眾資訊鈦白粉分析師王曉倩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主要來源于成本壓力。“原材料成本占鈦白粉生產成本的比重達60%,是鈦白粉價格的敏感因素。近期原料鈦礦、硫酸價格持續上漲,例如本周山東地區硫酸價格增加 114元/噸。廠家成本壓力較大,處于成本線邊緣或虧損狀態,盼漲心態較濃,使得新單價格陸續調整。”
成本處于高位 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下滑
雖然鈦白粉廠商年內接連五次調價,但現實是,鈦白粉價格已經低迷較久,給企業帶來較大經營壓力。
根據Wind數據,去年4月份,金紅石型鈦白粉國內均價達20000元/噸,但在5月份后一路下跌,盡管今年價格有所回暖,但當前均價較去年高點降幅仍超過20%。
龍佰集團也在近期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由于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整體開工率低于前幾年,鈦白粉市場下游需求并不太好。價格不代表利潤,還需要考慮成本的變動,不擁有原材料優勢的公司,價格看起來漲了,也不一定好過。”
財聯社記者關注到,在成本高位和售價較低雙重壓力下,已披露2023年半年報或預告的鈦白粉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低迷,幾乎沒有實現同比上漲的。
中核鈦白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03億元至2.45億元,同比下降54.38%至62.2%。安納達披露,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0.64億元,同比減少21.48%;歸母凈利潤約6397萬元,同比減少49.96%。
還不乏有公司陷入虧損。金浦鈦業披露,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23億元,同比減少18.32%;歸母凈利潤虧損7841萬元。
在解釋業績下降的原因時,大部分企業紛紛指向成本上漲、需求疲軟、行業之間競爭激烈等因素。
例如,中核鈦白認為,鈦白粉市場呈現“整體供需偏弱、價格階段下滑”的業態并延續至今,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下降。
此外,部分公司的生產基地停產或檢修,也對業績造成負面影響。金浦鈦業表示,一季度子公司南京鈦白、徐州鈦白減產檢修,鈦白粉產量較去年同期合計減少約6000噸。中核鈦白也提及,3月主要生產基地因意外事件停產,導致公司主營產品產量下降,綜合成本上升。
對于近期市場運行情況,王曉倩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需求方面,目前下游多以剛需采購為主,其實新單成交量一般。供給方面,多數企業開工率逐漸恢復,但華南仍有個別企業在檢修中。
供給格局難改善 下半年價格或低位調整
此次鈦白粉企業普遍調價,短期來看將有利于提振業績。
中核鈦白、金浦鈦業等公司在漲價公告中均表示,主營產品銷售價格全面上調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預計對經營成果將產生積極影響。
但觀察鈦白粉價格后市走勢,業內認為,本輪漲價大概率為短期表現,后續漲價持續性仍需下游需求支撐。
王曉倩向記者表示,從市場參與者收到的反饋顯示,對下周等短期時間內市場價格走勢看漲的占多數。但是,如果考慮到漲價的持續性,則受到未來需求的影響,目前下游需求仍相對較弱,若后市需求繼續低迷,將會導致鈦白粉的價格調整幅度有限,在低位持續震蕩的概率較大。
此外,目前鈦白粉的產能增速快過消費需求,也將成為產品價格的限制性因素。
據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統計,2022年,我國鈦白粉總產量391.4萬噸,中國鈦白粉的表觀需求量約為 263.1萬噸。不及鈦白粉的產量高于表觀消費量,產量增長率也長期高于表觀消費量增長率,近十年間,我國鈦白粉產量增長率僅在2018年低于需求增長率。
而鈦白粉的供應量在2023年將繼續放大,將有近十家企業新建裝置投產,產能約150萬噸,如若全部投產成功,預計今年全國鈦白粉產量將超過540萬噸。
因此,也有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由于鈦白粉行業一直處于供大于求階段,而下游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出口需求也有所減弱,現有鈦白粉企業對國內市場份額的爭奪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