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通貨膨脹和電價上漲的背景下,歐洲民眾尋求控制家庭用電成本的方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光伏發電系統因其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備受歡迎,它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從而降低能源開支。因而也使大量資金流入歐洲光伏市場,但歐洲光伏企業也面臨一些挑戰,投資者需謹慎投資歐洲光伏業。
歐洲光伏初創企業成“投資熱門”
行業咨詢公司Avent Abacus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歐洲光伏初創企業融資額為60億美元,同比增長398%,已達到2022年全年融資額的83%。這表明光伏產業在歐洲獲得了相當大的投資關注,初創企業在融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雖然歐洲光伏融資發展趨勢和全球總體發展趨勢一致,但在Avent Abacus看來,歐洲資本市場對光伏的信心仍然不足。目前,光伏電力對歐洲總發電能力貢獻有限,僅占歐洲總發電量的7.6%,尚不及風電。
Avent Abacus認為,電力消費市場對光伏發電需求增高是資本涌入的主要原因。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太陽能分析師珍妮·蔡斯表示,歐洲能源危機導致電價上漲,因此消費者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可以降低家庭用能成本。這種情況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從而引發了對光伏初創公司的投資熱潮。
2022年俄烏沖突開始以來,盡管歐洲各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能源危機,包括針對企業和家庭的大規模能源補貼計劃,但歐洲家庭為天然氣和電力支付的費用仍高于以往任何時候。
“電更貴了。”德國風險投資公司eCapital Partners管理合伙人貝恩德·阿瑟諾說,“如今,消費者的能源節約意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光伏因此成為投資熱點。”
歐洲企業能否在全球太陽能光伏供應鏈中取得競爭地位?
去年12月9日,歐委會發布消息稱,歐委會及行業參與者、研究機構、協會等其他相關方共同啟動歐洲太陽能光伏產業聯盟,旨在創建完整太陽能光伏價值鏈,減少依賴并創造價值。歐盟欲通過該產業聯盟,在2025年實現全價值鏈30吉瓦制造能力,該目標將為歐洲每年帶來600億歐元GDP,并創造超40萬個新工作崗位。
雖然歐盟在發展太陽能光伏方面雄心勃勃,但實際上,歐洲太陽能制造商面臨的一個很大的不利因素是高電價。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曾警告稱,由于電價上漲損害了歐洲大陸建設太陽能供應鏈的努力,歐洲大陸計劃當中的35GW光伏制造項目面臨停產風險。
Rystad Energy指出,隨著業務成本上升,太陽能光伏和電池制造過程的能源密集型性質導致一些運營商暫時關閉或放棄生產設施。電價上漲增加了尚未獲得資金的計劃項目可能失敗的風險。
Rystad Energy能源服務研究主管Audun Martinsen表示,高電價不僅對歐洲的去碳化努力構成重大威脅,還可能導致對海外制造業的依賴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光伏企業發展光伏的原料成本較高。咨詢公司麥肯錫不久前撰文指出,歐洲目前所需的太陽能光伏板幾乎完全依賴從中國進口。中國在太陽能光伏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其硅片產量幾乎占全球的95%。除了德國瓦克化學集團(Wacker Chemie AG)生產光伏級多晶硅外,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前五大公司都在中國。
歐洲光伏技術與創新平臺(ETIP)今年5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布一份白皮書稱,能源和水這兩個主要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使得歐洲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成本比中國高15%至33%。
“因此,成功的歐洲光伏產業政策需要將歐洲光伏電池板的制造成本控制在與其全球競爭對手相當的范圍內。因此,此類政策還將考慮有助于光伏產業競爭力的不同因素,從能源和原材料等投入成本到建立可靠的價值鏈并獲得規模經濟,”該白皮書中寫道。
此外,今年7月上旬,德國、荷蘭、丹麥等多個歐洲國家電力交易市場出現負電價,彭博社分析稱,這主要緣于近期歐洲光伏裝機量激增、造成電力供應的階段性過剩。雖然這讓消費者受益,但光伏發電企業將無法獲得負電價時間段的差價合約機制補貼,為降低損失,不少光伏發電站選擇暫停發電。
能源智庫Ember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占歐洲電力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22%,首次超過化石天然氣(20%)并再次超過煤炭(16%)。越來越多的波動性綠電涌入電網時,電價波動的幅度也越來越大。
未來,電價持續大幅波動將成為常態,光伏企業或將出現收益率波動大的問題,這無疑將是投資該行業的一個風險。鑒于以上種種因素,投資者在歐洲投資光伏企業前需“三思而后行”:投資者應該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盡職調查,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技術實力、市場前景和風險因素。同時,多樣化投資組合也是降低風險的一種策略,這樣可以分散投資風險,減少單一投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