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到2025年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超300億元
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近日發布的《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北京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產業集群。根據行動方案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行動方案指出,北京將聚焦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發揮整機企業鏈主牽引作用,打通創新鏈條,增強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等基礎支撐能力,推動機器人產業穩鏈、補鏈和強鏈。比如研發圖像、文本、語音及力、熱、電、磁等多模傳感數據融合處理的大模型系統;探索人工肌肉、電子皮膚等新型結構的開發與應用等。北京將集聚發展,優化機器人產業空間布局,重點打造北部機器人產研結合示范區,建設南部機器人產用結合集聚區,同時支持機器人頭部企業發揮產業鏈優勢,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在津冀布局,鼓勵總部在京、生產在津冀地區的企業通過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母子工廠”等方式,實現生產資源對接、生產過程協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合能力。
2. 重卡行業復蘇有望持續
今年以來,作為商用車核心板塊的重卡市場回暖勢頭明顯。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最新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重卡行業銷售同比增長25%至47.4萬輛。其中,6月份重卡行業銷量同比增長31%至7.2萬輛左右,這也是今年以來重卡市場第五個月出現同比增長。雖然二季度重卡月度銷量環比承壓,但二季度總體銷量與一季度基本持平,這主要系國內經濟逐步復蘇及出口需求旺盛所致。此外,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一路下探,油氣價差擴大,天然氣重卡市場連續4個月實現環比增長,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市場持續向好趨勢明顯。重卡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宏觀經濟持續復蘇,帶動基建與物流運輸需求提升。同時,海外市場也為行業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前5個月,我國重卡出口共計11.31萬輛,同比增長78.41%。此外,重卡行業的更新置換需求有望在近期迎來高峰,這包括自然更新和排放標準切換帶來的置換消費。
3.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躍上二千萬輛
隨著一輛液鈦銀昊鉑GT駛下生產線,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汽埃安誕生。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已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同時建立起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發展新局面。今年前5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1%和46.8%。在新能源汽車的驅動下,我國汽車行業展現新氣象。今年前5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達到53.1%,超越外資品牌。業內預計,今年我國汽車出口將突破40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中汽協數據顯示,從1995年我國第一輛新能源車起步,實現首個1000萬輛的突破,歷時27年;而從1000萬輛到第2000萬輛下線,僅用了短短一年半時間。這組數字變化,展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崛起速度,勾勒出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軌跡。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產業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全面市場化發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需要有關各方共同應對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