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精益求精的極致是什么?是毫厘之間的精密磨削,是讓加工工裝工具更精確的精心雕琢。
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航發黎明)工裝制造戰線的洪家光,用20余年的時光潛心打磨技術,從一名普通的車工,成長為一名高級技師,走上了一條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我從一名小學徒成長為大國工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和身邊的工友們一起,傳承發揚務實創新、擔當奉獻的精神,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從小事做起,從努力完成各項生產任務做起。”洪家光動情地說。
拜師學藝
“小跟班”終成大師傅
20多年前,一個叫洪家光的“毛頭小子”從技校畢業,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工人。
20多年間,他是大師傅們的“小跟班”,他是獨立撰寫車工技能操作法的優秀模范,他是掌握精湛加工工裝工具技能的高級技師……他是全國聞名的大國工匠。
從1998年參加工作至今,洪家光先后拜過多位大師傅。他們教導和傳承的工匠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他心中。洪家光記得,他剛入職時的一個清晨,車床前,當了40多年車工的“老八級”張鳳義穿著白汗衫工作。令人驚訝的是,一天下來,張師傅的白汗衫上一個污點都沒有。張鳳義告訴他,造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即使是比頭發絲還細得多的東西掉進去,也是大災難。自那以后,洪家光每天擦拭車床三遍,時時清理切削下來的碎屑,衣服也洗得干干凈凈,養成了工作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精益求精
在毫厘之間尋找“人生坐標”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洪家光團隊加工的是用于航空發動機制造的工裝工具產品。截至目前,他們完成了百余項工裝工具革新,一次次解決了工裝工具技術難題,在毫厘之間尋找“人生坐標”。
一次,公司在加工修正金剛石滾輪工具時,恰逢掌握此項技術的師傅生病住院,洪家光就主動承擔起這項任務。為了提高工具加工精度,他在當時的車床無法滿足加工要求的情況下,開始一項項改進工作。減小托盤與操作臺的間隙,改造傳動機構中齒輪間咬合的緊密程度……原有的刀臺抗震性不強,他就重做刀臺;小托盤與下面的托盤有間隙,他就想辦法將小托盤固定……四年多時間,無數次嘗試,洪家光最終研發出一套用于打磨葉片砂輪的滾輪工具。這一工具被葉片加工廠使用后,加工葉片的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洪家光說,他的心中有一個“大國工匠夢”,夢想的背后就是“航發人”代代傳承的家國情懷——“國為重、家為輕,擇一事、終一生”。
對黨忠誠
帶動更多人用技能成就夢想
對黨忠誠,對于洪家光來說不抽象,他時刻秉承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今年44歲的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項工裝工具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工裝工具技術難題。他與團隊成員研制的“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以他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站”承擔起了“傳幫帶、提技能”的職責。他以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帶領工作室團隊申報并授權30余項國家專利,完成創新和攻關項目、成果轉化百余項,解決臨時難題幾十項。“洪家光用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我們敢于挑戰自我,敢于鉆研技術技能,也帶動了一批人用技能成就夢想。”他身邊的同事們說。如今,洪家光的多位徒弟榮獲全國、省、市技能大賽的大獎,在各自崗位發光發熱。
“我非常幸運,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技能人才。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為產業工人代言,引導大家通過愛崗敬業、爭創一流實現價值追求。我更要在傳授技藝、培養人才等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帶領工友們成長成才,為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貢獻自己的力量。”洪家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