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車企共出口整車278.5萬輛,同比增長55.3%,全年出口有望突破300萬輛,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2大汽車出口國;2023年有望超過日本,登頂全球汽車出口第1寶座。
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2022年1-9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實現較快增長,中國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比1-8月提升2.4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制造業3.7個百分點。
2022年9月,中國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7%,高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4個百分點,對工業經濟拉動作用顯著。此外,2022年9月,中國汽車類零售額為4213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高于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個百分點,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2%。
與此同時,2022年1-9月,中國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7%,高于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2.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6.8個百分點。
汽車制造是指汽車整車制造、裝配或車用發動機、零部件和配套件生產。在中國,制造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必須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還必須擁有充分的獨立經營自主權,包括資產的處置權和產品的生產銷售權等,制造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摩托車制造也屬于汽車制造企業范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汽車制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汽車制造業是當今世界帶動效應較強、影響力較大的產業之一。汽車制造業的發展進步對提升我國制造業總體水平,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汽車行業責任重大。發展再制造產業,對汽車行業實施“雙碳”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汽車行業應積極行動起來,大力推動和加快發展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但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不足,務須高度關注。
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已取得領先優勢。截至2022年7月份,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榜單里,中國占據六席并提供全球超過60%的供貨量。未來,中國仍將繼續保持優勢,動力電池前三名企業有可能成為全球前三。
每個國家的汽車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安全性的,速度性的,舒適性的,耐力性的.。2021年中國汽車保有量為3.02億輛,同比增長7.5%。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汽車產銷量有所增加,其中2021年中國汽車產量為2608.2萬輛,同比增長3.4%;中國汽車銷量為2627.5萬輛,同比增長3.8%。
2021年中國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為81243.4億元,同比增長3%;汽車制造業營業成本為68695.2億元,同比增長3.3%;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為5207億元,同比增長6.3%。
汽車制造行業細分子行業較少,除汽車整車制造外還有零配件及設備生產,汽車制造行業企業多進行縱向一體化生產。2021年中國汽車制造業企業數量為16414個,同比增長4.6%。
2021年中國汽車制造業銷售費用為2183.3億元,同比下降3%;中國汽車制造業庫存統計金額為7380.8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2021年中國汽車制造業資產為84593.9億元,同比增長3.8%;中國汽車制造業流動資產為50726.1億元,同比增長8%;中國汽車制造業負債為50352.2億元,同比增長5.1%。
未來汽車制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0月9日,國家能源局新印發的重磅文件《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推動能源標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對汽車制造業來說,碳中和從來不止關乎自身。汽車產業既是新科技最具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又居于工業體系中牽一發動全身的主導地位,因而汽車產業及其供應鏈率先推進碳中和進展,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作為碳排放的主要產業之一,緊跟時代戰略責無旁貸。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中國包括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在內的可持續交通建設將全面提速,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通信等多方面的全面深度融合也將全面展開。
作為中國首個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車的省份,海南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廣闊。從銷售端來看,政策優勢推動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品牌搶灘市場,購車補貼等促銷措施頻頻推出,官方對于充電樁的支持也在加碼。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已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正成長為拉動產業、促進消費和擴大出口的頂梁柱。隨著市場爆發式增長,汽車產業鏈在加速重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具備較好基礎,效率高、韌性強、成長快,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