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國家級”光伏研究中心的技術支持,海源復材(002529)擬在新能源賽道上發力。
繼3.55億元在江西新余投建HJT高效異質結電池生產項目后,海源復材又將在安徽滁州建高效光伏電池及組件基地,預計項目總投資達80.2億元。
4GW高效光伏電池項目7個月竣工
12月22日晚,海源復材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擬與全椒縣人民政府簽署《15GWN型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及《15GW N型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補充協議》(以下統稱“合作協議”)。
根據合作協議,海源復材擬以全資子公司滁州賽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滁州能源”)為主體在滁州市全椒縣投資新建光伏產業基地,其中一期建設10GW TOPCon高效光伏電池項目;二期建設5GW HJT超高效光伏電池及3GW高效光伏組件。
公告顯示,一期10GW TOPCon光伏電池項目總投資合計約44.7億元,其中1-1期投資18.56億元,建成年產4GW TOPCon光伏電池項目;1-2期投資26.18億元,建成年產6GW TOPCon光伏電池項目。二期建設5GW HJT超高效光伏電池及3GW組件,二期項目初步測算投資金額合計約35.5億元。
此次光伏基地的建設中,項目廠房、倉庫及附屬設施由當地政府代建,海源復材負責本項目生產和工藝設備購置、流動資金投資和項目運營管理。
在政府代建廠房和配套設施具備生產使用條件的前提下,1-1期項目預計于2023年1月份分批啟動,2023年7月份竣工,竣工驗收后2個月內投產,1-2期及二期項目根據1-1期項目推進情況適時啟動。
海源復材稱,此次投資是基于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和自身經營發展需要,結合全椒優勢資源,新建光伏制造產能,有利于公司更好的開展實際經營活動,提升公司綜合實力和整體運營效率,增加公司銷售額及利潤。
約1億元財務資助和技術突破
22日晚間公告還顯示,為支持公司及子公司業務發展,海源復材控股股東江西賽維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擬向公司及子公司無償提供總額度不超過10000萬元的財務資助,本次財務資助無需公司及子公司支付利息、提供任何形式的抵押和擔保。
海源復材前身為海源機械。四年前,甘勝泉重整昔日光伏巨頭賽維,一年前接手海源復材。目前,江西賽維電力集團持有海源復材20.14%股份,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甘勝泉為實際控制人。
除了經營原有的復合材料、機械等業務,海源復材也順勢進入光伏行業。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光伏組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7013.82萬元,同比上漲305.05%。并在報告期內開始布局N型電池。
據悉,隨著降本日益成為光伏行業角逐重點,近兩年,國內電池龍頭也在逐漸布局電鍍銅技術。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包括海源復材、隆基綠能、邁為股份、愛旭股份等光伏企業,都在電鍍銅技術方面探索。
背靠著賽維國家光伏工程中心的技術支持,海源復材在光伏電鍍銅技術領域的布局頗受市場關注。
近日,海源復材方面對外宣稱,公司在光伏電鍍銅技術已取得突破,中試效果良好。對標以往的電池銀漿,公司采用電鍍銅工藝技術,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轉換效率可以增加0.3%。且公司的電鍍銅技術工藝已趨于穩定,有望成為行業內首家應用電鍍銅工藝的光伏企業。2023年具備產業化,2024年開始行成規模化產能。
除了降本增效,采用電鍍銅技術,可以解決國內光伏行業的卡脖子難題。目前,國內光伏電池的銀漿原料,也就是銀粉,國產化比例較低,約8成來自國外,這也導致光伏電池的發展長期以來受制于外企。而采用電鍍銅工藝,原料難題將隨之解決,對行業發展影響深遠。
廣發研報顯示,光伏電池主要消耗低溫銀漿,銀漿占電池非硅成本的比例較高,而HJT電池的銀漿占比更是明顯高于TOPCon和PERC。近年光伏行業通過多主柵、0BB、轉印、銀包銅等技術持續推動行業的“少銀化”,但是隨著光伏裝機量的上升和“少銀化”技術的逐步推進,“去銀化”已經提上了日程,電鍍銅就是“去銀化”的終極路線。
另外,中金公司近期的研報顯示,光伏電鍍銅兼顧降本和提效,可用于HJT/TOPCon/BC等路線,預計在N型時代有望成為金屬化的主流路線之一。電鍍銅目前正處于0到1階段,估計2023年有望進入中試密集期,2024年有望進入小批量量產期,2025年后有望進入滲透率上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