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首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拉升近500點,隨后小幅回落。截至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稿,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最高分別觸及7.0450、7.0258,距離收復7關口僅“一步之遙”。
回顧11月,人民幣穩步走強。Choice數據顯示,11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3.1%,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月內升值近4%。當月人民幣匯率數次出現逾千點漲幅。其中,11月最后兩個交易日,人民幣表現尤為亮眼,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月末兩個交易日合計分別拉升近1500點、逾2000點。
美元指數高位回落是推升人民幣對美元走強的直接因素。在通脹數據降溫回落、美聯儲“暗示”放緩加息的背景下,美元指數11月累計跌幅超5%。
當地時間周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發表講話時再次“放鴿”,證實美聯儲準備在12月開始放緩加息步伐。美元指數應聲向下,人民幣借勢回升。截至昨日發稿,美元指數跌破106關口。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美元強勢已現“筑頂”跡象,繼續上漲動能減弱。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稱,隨著美聯儲邊際轉“鴿”,美元指數持續上行動能趨弱,人民幣匯率被動貶值壓力得到一定釋放。
外部壓力得以釋放的同時,人民幣走強的關鍵支撐持續發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11月以來,國內穩增長政策措施持續發力,“金融16條”等穩樓市政策相繼出臺,將支持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健復蘇,有利于引導市場信心修復,增強對經濟復蘇前景的樂觀預期,支撐人民幣匯率上演“大反攻”。
展望后市,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但在支撐美元指數走高的因素逐步淡出、國內經濟基本面改善、股債市場資本流出壓力放緩等多重因素交織作用下,人民幣匯率有望穩步回升。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11月30日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人民幣具備回調潛力,將于波動中逐步回升。展望2023年,匯市面臨的不利因素趨于緩解,人民幣具備逐步企穩的基礎,主要因素包括市場對美聯儲政策預期開始轉向、國內經濟基本面復蘇、資本市場跨境資金將有序回流等。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的低點或已確認,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維持寬幅震蕩行情的概率較高。長期來看,后續人民幣匯率將逐步回歸內部因素主導。
“國內經濟穩步復蘇,為人民幣保持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國外貿保持韌性,跨境資本有序雙向流動,國際收支有望繼續保持基本平衡;同時,我國深化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多重因素支撐下,人民幣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結合以往經驗看,人民幣匯率在年末往往存在季節性走強的特征。“臨近歲末,季節性結匯需求將有所提升,12月人民幣匯率有望延續11月以來的升值波段。”興業研究高級匯率分析師張夢認為,在春節前剛性結匯需求支撐下,人民幣有望重現歲末年初的“強勢”。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外匯市場走勢存在反復和波動,市場押注匯率單邊走勢風險較大。周茂華表示,企業仍須回歸匯率中性,聚焦主業,善用匯率衍生品工具管理好風險,在外貿領域逐步增加人民幣跨境使用,有效規避匯率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