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道德模范”媒體見面會,邀請了寧允展、王仁江、呂文強、 劉洪海、陳瑞平5位榮獲全國全省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山東好人的道德模范代表,分享他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以及背后的故事。
1988年,初中畢業的寧允展抱著“多學門手藝”的想法,到南京鐵路技校學習機械鉗工專業,三年后學成歸來,他于1991年進入四方機車車輛廠工作。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前身是四方機車車輛廠,該公司從2006年起開始生產高鐵動車組,寧允展也成為第一位學習高速動車組轉向架“定位臂”精細研磨技術的藍領工人。
轉向架是高鐵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轉向架構架上的“定位臂”是轉向架關鍵部位,這個部件相當于列車的“腳踝”,通過定位節點和輪對連為一體,寧允展需要完成的工序是將加工后再手工研磨的定位臂安裝到車輪上。動車組在200多公里的時速下,定位臂的接觸面積要承受相當于二三十噸的沖擊力,定位臂和輪對節點必須有75%以上的接觸面積,但留給他手工研磨的空間僅有50微米左右,這比頭發絲還要細。磨少了,貼合率達不到要求,列車振動大;磨多了,價值不菲的部件可能報廢。
高速動車組進入批量生產后,轉向架研磨效率跟不上生產進度,寧允展大膽摒棄外方研磨工藝,采用更加精準科學的方法。經過鉆研,他創新提出了一套“風動砂輪純手工研磨操作法”,在這細如發絲的空間里施展著自己的絕技,大大提升了研磨精度和研磨效率,突破了動車組轉向架生產瓶頸。
近年來,寧允展保持探索不止的勁頭,購買了車床、銑床等設備,在家中自建了一個小“工作室”,業余時間搞發明。從2020年到2021年,他設計制造出牽引拉桿體組成壓裝裝置、充風快換接頭等多個設備和部件,節約耗材,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目前,寧允展是公司的一名車輛鉗工高級技師,擁有先進操作法11項,申報了16項技術發明。2015年,他成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的首屆8位大國工匠人物之一,先后被評為中國好人,第六屆全國、全省道德模范。
寧允展說,“作為一名高鐵工人,我的工作就是跟高鐵轉向架上的各種零部件打交道,從和諧號到復興號,我跟同事攻堅克難,看到一列列高速動車組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我非常自豪。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多學多練干好本職工作,不斷創新、創造,努力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將經驗絕活傳授給年輕人,每年培育數百名優質人才,以實際行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