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突發通知,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此前預計持續的時間是從8月15到20日。到了8月21日,四川啟動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一級(最高級)應急響應。而四川省的這一次“電荒”已經影響到了臺灣省的光伏產業。
據臺媒《經濟日報》報道,由于四川限電,全球太陽能關鍵原料多晶硅龍頭通威集團、保利協鑫當地工廠生產受阻,推升原已供應吃緊、價格飆漲的多晶硅漲勢加劇,引發臺廠緊急調價應對。其中,臺企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合約全面漲價,舊合約也“機動性”地調整價格,此外,元晶太陽能公司、茂迪光電等業者也表示,下半年勢必再漲價。
多晶硅缺料,臺灣多家光伏廠將漲價
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采集加工,中游電池片組件制造、以及下游光伏電站建設運營。其中上游原材料包括硅料、晶體硅以及硅片的加工制造;中游主要包括電池片和組件的加工制造,電池片是組件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他輔件包括光伏玻璃、背膜、EVA膠膜、焊帶等;下游主要為光伏電站的建設與運營,輔件包括支架、逆變器、匯流箱、蓄電池等。
多晶硅是半導體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的最主要、最基礎的功能性材料。主要用做半導體的原料,是制做單晶硅的主要原料,可作各種晶體管、整流二極管、可控硅、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芯片以及紅外探測器等。
臺媒《經濟日報》稱,太陽能是四川限電之后,第一個引發漲價效應的電子產業。
臺灣業界透露,臺灣模塊廠與系統廠當下新合約多開始采用浮動機制,以反映多晶硅缺料漲價趨勢,也讓太陽能廠商有“保證獲利”的效果,此現象也反映出,臺灣太陽能業在內需激勵及外在多晶硅缺料潮的推波助瀾下,正處于賣方市場。
今年以來,硅料供不應求,價格已調升好幾波。統計顯示,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地。
據川觀新聞報道,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約5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七成以上,四川多晶硅產量則約占全國產量的13%。預計未來兩年,全國多晶硅產能約有一半出自四川。其中,多晶硅龍頭通威、保利協鑫都在四川有生產點,通威所在的四川樂山是該公司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年產能約10萬噸。通威方面表示,此次四川限電,其硅料和電池片生產將受到一定影響,具體程度仍有待評估。
太陽能業者分析,上游多晶硅供給吃緊,勢必推升中下游電池、模塊價格。臺灣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稱,該公司目前新合約已開始調整價格,漲幅據不同客戶而定;舊合約若是屬于長期供貨,也有明訂若原料市場波動過大,可機動性調整價格。
另一家臺企元晶太陽能稱,不少多晶硅工廠原定于第3季度展開“歲修”(年度維護),但由于四川突發限電,讓原先就呈現供給吃緊的多晶硅更加缺貨。元晶稱,不光是上游多晶硅處于供貨吃緊,下游系統廠對太陽能板需求仍旺盛,造成目前供不應求的情況比上半年更嚴重,因此包括電池、模塊等,近期勢必會再漲價一波,而整體下半年太陽能模塊更是“易漲難跌”,有助于產業毛利率維持在高檔水平。
由于多晶硅為不間斷生產,此次停工后,恢復生產必須再歷經爬坡階段。臺媒報道稱,目前,部分大陸省份延長限電時段,未來若再持續停工,影響層面或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