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挑戰來臨時,越是考驗經濟的韌性。依托產業體系完備、產業基礎好、關聯性和耦合度強,粵港澳大灣區在遭受外來沖擊時激發出了產業的強勁韌性,在風雨兼程中結出累累碩果。2021年廣東新增142萬戶市場主體,便是投資者充滿信心的有力例證。
????開拓進取,化危為機,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企業及企業家面臨挑戰,堅持自立自強,轉型升級,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里。
????制造業基石不斷筑牢
????“盡管近年來受到內外部宏觀形勢影響,但在生活用紙的頭部企業中,我們的營收增長是最快的。”作為國內生活用紙龍頭公司,中順潔柔董事長兼總裁劉鵬表示。
????中順潔柔位于廣東中山,是一家擁有40多年歷史的企業。改革開放伊始,公司創始人鄧穎忠帶著5個人以500元起步,開始涉足紙品加工經營。1986年,工廠遭遇火災,在重建后穩步發展。數據顯示,從2017年的46.38億元到2021年的91.50億元,中順潔柔連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穩居國內市場前三位。
????近日,中順潔柔表示,目前公司造紙產能有80多萬噸,生活用紙業務仍然處于銷大于產的狀態,將有節奏的進行產能投放和布局。劉鵬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全行業1000余家廠家面臨較大挑戰,公司將頂住壓力,抓住機遇突圍,用發展的思路應對當下的難題。
????世界制造業看中國,中國制造業看廣東。
????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4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4.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制造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29.2%。
????這一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疫情多地散發、下游制造業利潤下行、人工和管理成本上升等挑戰接踵而至,但看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們還是大膽去‘闖’。”位于東莞的拓斯達財務工作人員文麗說,當地政府迅速落實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提升至100%的政策,給公司創新發展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東莞素有“世界工廠”之稱,2021年GDP突破1萬億元。“近年來,東莞發展迎來了一系列重大機遇,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新月異,為東莞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制造強市的意見》,為東莞保持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的政策支撐。
????5年來,廣東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全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制造業基礎不斷夯實。2021年,廣東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9.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29.9%。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約為全國工業能耗強度的一半,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國前列。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5G基站、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等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轉型升級勢頭不停步
????“推動數字化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不推,那就永遠推不動。”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說,轉型就像一口氣,“一口氣突破了、頂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天地”。
????近年來,在疫情等因素沖擊下,美的仍獲得不錯的業績增長,但方洪波始終有一種危機感。“美的要進行轉型,要進行聚焦,未來轉型方向是ToC業務轉型升級,IoT(物聯網)化、高端化、結構優化、向海外去,同時堅定向ToB業務轉移。”方洪波說。
????2021年,美的集團營收首次突破3000億元,達3434億元,同比增長20.2%;凈利潤達285.74億元,同比增長5%。“凈利潤差一點到300億元,還是沒能完成之前提出的目標。”對此,方洪波略感遺憾。
????對比來看,2016年美的集團營收為1590億元,不到2021年的一半。5年間業績巨變,背后是美的集團不斷進行轉型升級。2016年,公司宣布對庫卡發起要約收購;2017年,進行從家電企業到“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戰略轉型,打造全球化科技集團;2020年,將公司組織戰略升級為五大事業群;2021年,收購萬東醫療,并對庫卡進行全面收購并私有化。
????美的集團是大灣區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2017年,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廣東智能制造發展規劃。5年來,廣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瞄準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謀篇布局,不斷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從2018年的3.21萬套增至2021年的12.44萬套;集成電路產量從2017年的262.88億塊增至2021年的539.39億塊。
????通過破除低效無效供給、改善供給結構,廣東加快推動節能減排,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廣東于2021年12月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更加優化,綠色產業持續發展壯大,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針對產業和創新短板,廣東啟動新一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出臺部署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推動廣東工業效益有力提升。2021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0927.55億元,與2017年相比,累計增長21.6%。
????產業大集群矩陣崛起
????“疫情發生后,全球掀起新一輪醫療新基建浪潮,將在需求端為中國醫療器械‘黃金十年’提供更強力的支撐。”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說,公司將朝著全球醫療器械前二十名的目標不斷努力。
????李西廷之所以有“底氣”,一方面是公司憑借產品性能、應急生產及交付能力,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高端客戶青睞,另一方面則是“地利”優勢,以邁瑞醫療位于深圳南山區的總部為原點,公司產品所需的絕大部分元器件,都可以在方圓40公里內采購到。
????以邁瑞醫療為代表的高端醫療器械集群,在大灣區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已覆蓋500多家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在廣州和深圳,醫用生物材料、傳感器、探測器等關鍵零部件供應企業高度聚集,已形成了“一小時”外協與定制加工供應圈。同時,物流、倉儲等第三方供應鏈企業達上萬家,為暢通上下游企業流通提供有力支撐。
????“集群化發展不只是地理聚集,更是資源要素的流動與重構。廣東可以通過數字化賦能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產業集群內的流程再造、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效運轉等,加快探索建立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說。
????制造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大局穩。
????目前,廣東的市場主體超1500萬戶,萬億元級產業集群達7個,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農業與食品等。
????在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的同時,廣東提出,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鞏固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優勢,推進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建設一批承載大項目、大集群的大型產業集聚區。同時,著力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以“鏈長+鏈主制”深入推進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抗沖擊能力。
????按照既定目標,廣東提出,到2025年,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達6.6萬億元,形成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石化產業規模超2萬億元,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汽車制造業營收超1.1萬億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先進材料產業營收達2.8萬億元,力爭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
????為解決當前新興產業支撐不足等問題,廣東提出實施“鏈長制”等,“強核”“立柱”“強鏈”“強芯”等工程不斷加碼,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
????廣東提出,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收突破4000億元,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2021年以來,廣東推動成立投資規模均超百億元的灣區半導體、廣大融智、智能傳感器三大產業集團,設立總規模超千億元的六大投資基金,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建設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集聚區。
????產業集群的矩陣不斷壯大,為“世界工廠”的華麗蝶變、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躍升,奠定更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