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銀保監會召開小微金融工作專題(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幫扶力度,為全年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應有的貢獻。向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攬子穩增長、穩信貸舉措出臺,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銀行將加快信貸投放節奏。
????加快政策細化落實進度
????會議指出,各級監管部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搶抓時間窗口,靠前擔當作為,加快政策細化落實進度。
????會議強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是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的具體執行者,要著眼于政策可見、可得、可操作,抓緊制定細化落實的辦法。要主動向小微客戶公示優惠政策內容、條件和申辦渠道,提升客戶對政策的知悉度,確保應知盡知。主動跟進了解客戶需求,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延期還本付息、無還本續貸等服務。各級監管部門要密切跟蹤落實情況。
????會議要求,2022年繼續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目標,確保個體工商戶貸款增量擴面。銀行機構要層層抓實小微企業信貸計劃執行,向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國有大型銀行要確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股份制銀行要在完成現有信貸計劃的基礎上,對具備條件的地方進一步增加投放。地方法人銀行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貸款等政策,進一步做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隨著穩增長、穩信貸舉措出臺,預計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銀行會加快信貸投放節奏。在新一輪信用擴張初期,預計大型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會發揮主力作用,憑借資金成本優勢提前加大對重大項目的放款。同時,對公短期貸款、票據融資預計短期也會明顯沖量,有利于寬信用的推進。
????改進優化金融服務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53.4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6萬億元,同比增速為22.6%。
????近年來,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成效明顯,但仍存在短板。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舉例稱,包括激勵約束機制發揮不充分、內生動力仍有不足、“惜貸”現象仍然存在等。這既與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模式有關,也與小微企業缺抵押、缺擔保、缺信息的經營特點有關。
????會議強調,針對突出問題改進優化金融服務。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制造業等行業企業和貨車司機,要合理設定延期還本付息條件,可適當放寬延期期限。堅持完善“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專業體制機制,抓實績效考核、盡職免責、不良容忍等機制在基層落地實施。堅決遏制不規范經營行為,嚴格落實信貸融資收費和服務價格管理規定。
????在建立完善小微金融服務長效機制方面,北京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初,該局要求轄內銀行嚴格落實小微企業貸款授信盡職免責制度,切實執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的容忍度,及時準確向基層網點和員工傳達政策導向;要求各行的普惠金融類指標在內部績效考核指標中權重占比達到10%以上;督導銀行加大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內部轉移定價(FTP)優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