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份金融數據公布在即。正式公布前,不少機構認為3月份新增信貸規模不及去年同期(2.73萬億元)。
????中金公司預計,3月份新增貸款2.6萬億元,社融增量3.5萬億元,M2同比增速或降至9%附近。同時,中金公司表示,根據央行調查問卷,一季度貸款需求指數較去年同期減少5.2個百分點,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較去年同期也有所放緩,當前實體融資需求依然低迷。
????華創證券宏觀張瑜團隊預計,3月份新增社融3.9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約為10.4%,較2月份回升0.2個百分點。新增貸款預計2.7萬億元。預計3月份M2同比回升至9.5%左右,M1同比回落至4%左右。
????中信證券研報預計3月份新增人民幣信貸2.6萬億元,略低于去年同期。部分地區疫情反彈和地產銷售低迷或是3月份信貸投放偏弱的原因。預計社融增速10.2%,與上月持平。
????國泰君安證券宏觀董琦團隊預計,新增信貸約為2.4萬億元,結構層面難言明顯改善。新增社融約3.6萬億元,增速10.3%。
????實體融資需求低迷需要政策進一步發力穩增長。4月6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要適時靈活運用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浙商證券研報認為,當前通過寬信用穩增長的政策意圖仍然清晰,貨幣政策的重點仍是寬信用。信貸是寬信用最有效手段,是推動企業擴大資本開支、防止金融空轉的有效途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新增貸款規模”,體現出政策層面對于穩信貸、穩信用的決心。
????“促進寬信用的核心是貨幣政策寬松+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商業銀行是貨幣政策傳導的核心。要促進寬信用,一方面貨幣政策需要維持寬松取向,另一方面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最大釋放貨幣政策的效能。”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支持之外,總量性工具、改革降成本措施也不能缺席。
????明明認為,除了降準外,改革和調整存款基準利率,可能是在當前海外貨幣政策趨緊環境下阻力較小的降息方式。壓降LPR加點的幅度和降低以LPR加點報價的貸款占比是繼續釋放LPR改革的效能,而壓縮存款基準利率加點幅度和調整存款利率報價的加減點結構,可以起到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的效果。除此之外,在監管層面,可以通過放松對銀行的流動性、資本占用等考核,進一步加強銀行負債產品管理。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色金融、科技創新以及普惠養老等是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其中有很大空間可以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的結構性作用。同時,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重點還是要將金融更加聚焦在穩定和擴大內需上,特別是加大金融在消費、有效投資需求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央行當前以穩增長為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后續仍將多措并舉穩增長,寬松政策工具空間較大。”浙商證券研報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