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推動下,今年開年中國經濟主要宏觀指標好于市場預期,生產和需求都呈現較好的增長勢頭,為實現一季度良好開局創造了有利先機。面對當前經濟發展的三重壓力以及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穩增長力度不會減弱,未來包括財政、貨幣、產業等在內的政策“組合拳”將持續發力,以穩定市場預期,增強投資者信心,助力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落地有聲。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手段,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將更有作為:去年四季度提前發行的1.2萬億元專項債大部分將在今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今年前2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創下近5年最高。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央行年初就提出,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在此背景下,前2個月我國新增貸款投放超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約2700億元。
????穩增長政策錨定目標、靶向施策。今年以來,政策持續聚焦受疫情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從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到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從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到落實落細穩就業措施,一攬子紓困惠企政策助力企業走出困境,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
????穩增長政策儲備充足、仍有空間。根據安排,今年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為歷史之最。其中,1.5萬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將于今年4月起實施,其余減稅降費舉措也將陸續落地。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財政政策措施上,我國一直預留政策空間。對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暫停上繳利潤,以應不時之需,就是預留的政策空間措施之一。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提出,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業內普遍認為,貨幣政策仍有降息降準空間。
????盡管前幾個月經濟數據表現超預期,但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需付出努力。“保持政策穩定性”“采取有針對性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近期各方表態都表明宏觀政策穩增長的取向不會變,同時也釋放出穩定資本市場積極信號。
????最近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均圍繞穩增長展開部署,強調“針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要抓緊出臺實施”。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來看,政策打出“組合拳”,從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確保穩增長目標實現。
????可以預見,未來更多相關政策將密集落地,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動力,穩定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