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虎年剛剛開始,各方立馬動了起來,穩增長政策見“火力”,新型消費、新基建投資見活力,新一輪擴內需政策、組合式減稅降費舉措蓄勢待發見潛力……預見中國經濟大勢當有信心和底氣。自今日起,本報推出“虎年開局看經濟”系列報道,展現中國經濟新氣象、新動力、新動向。
????在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多部門果斷施策,明確了新一輪擴內需路線圖。北京、上海、遼寧等地也加快政策部署。
????專家表示,今年我國消費復蘇的步伐將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將進一步加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散發疫情對消費恢復持續形成制約,內需增長后勁仍顯不足。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重點從四方面著力:一是著力釋放消費需求,二是促進投資合理增長,三是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力。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負責人徐興鋒此前也透露,下一步,商務部將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和升級,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提升傳統消費能級,二是加快新型消費發展,三是促進城市消費升級,四是補齊鄉村消費短板,五是辦好消費促進活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印發了《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因地制宜滿足節日消費需求、打造線上節慶消費升級版、拓展縣域鄉村消費、擴大冰雪消費、提升文旅休閑服務供給等十方面舉措。
????在擴大投資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袁達此前表示,當前投資緩中趨穩,結構不斷優化,但面臨明顯下行壓力,需采取措施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努力保持2022年上半年和全年投資平穩增長。繼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環保、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抓好城市管道改造和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加強“一老一小”、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民生領域建設。
????中央積極出臺政策路線圖的同時,北京、上海等地也積極行動,在促消費、擴投資方面發力。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郭文杰在昨日舉行的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場發布會上透露,2022年北京的目標是全市總消費同比增長7.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左右,為此北京確定了179項工作任務,164個重點項目,其中37個項目今年會竣工運營。
????上海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計劃安排正式項目173項,計劃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2022年元旦以來,上海已有一批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包括浦東機場四期擴建工程、中芯國際臨港基地項目、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三期工程、上海健康醫學院南苑校區擴建工程、軌道交通21號線一期工程等。
????遼寧省也近期積極組織2022促消費系列活動,開展“惠購春節,暢享年味”等促銷活動,力促消費回暖。沈陽市打造“盛京古城迎新春”的節日氛圍,在中街舉辦了“喜迎新春—國潮大集”活動,還有駐村書記及“新農人”代表連線直播帶動本地特產線上熱銷。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我國內需潛力足,今年在多項政策支持下,消費和投資的復蘇將加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廖群表示,2022年,消費復蘇的步伐將加快,但鑒于疫情的持續不定,仍將難以回到疫情前的增長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的復蘇有望進一步加速,基建投資加碼,房地產投資趨于穩定,制造業投資將繼續回升。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郭麗巖表示,展望2022年,消費穩中求進的有利條件增多。預計全球疫情將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國內促進消費政策的各項舉措齊發力,消費將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同時,進一步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有助于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增加高質量供給以動態匹配消費需求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