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0日,國新辦就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在發布會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整個發展態勢2022年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田玉龍強調。
????去年工業經濟運行有四個特點
????據田玉龍介紹,總的來看,去年工業經濟運行的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工業經濟持續恢復。去年工業經濟發展總體平穩,但從季度來看,增速呈前高后低態勢。特別是三季度受到疫情汛情和能源要素趨緊的疊加影響,增速逐月下降,呈現回落態勢。工信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共同施策,隨著助企紓困、能源保供穩價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成效顯著。四季度逐月開始回升,扭轉了下滑的態勢。
????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兩年平均值達到6.1%,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特別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加9.8%,兩年平均增長6.6%。全年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5%,比上一年提高3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去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8%,兩年平均增長18.9%,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6.98%,這也是近年來較高水平。工業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7.7%,兩年平均增長8.3%。
????二是重點行業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保持增長,有15個行業增速超過兩位數。原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兩年平均增長4.1%。利潤同比增長92%,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了利潤增長,對整體工業的利潤增長貢獻率達到了六成。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長9.7%,對整體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成。電子行業受“宅經濟”和外需拉動,工業增加值和出口交貨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5%,總體保持穩定恢復。特別是在抗疫物資需求拉動下,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24.8%。
????三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制造業投資調整優化,全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5%,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2.2%。投資的比重和結構在不斷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在投資拉動下,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8.2%,智能化、升級型新興產品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新興產品產量都增長較快,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超過了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同時,結構調整、動能轉換也在持續推進,顯現出的效果也比較明顯,5G、工業互聯網加速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一些基礎關鍵技術的攻關取得成效,這也有力支撐了制造業升級,集裝箱產量成倍增加,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供應鏈國際競爭優勢凸顯。
????四是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出臺了一系列紓困幫扶惠企政策,市場主體得到了進一步激發。去年規上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7%和28.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8%、17.1%,均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一批創業和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工信部對1185家“小巨人”企業進行調查,前11個月收入利潤率達到10.9%,總體還是不錯的。當然,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疫情的變化等,經營上還是出現一些困難,工信部正在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幫扶政策。
????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去年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在國家總體部署下,疫情常態化防控在全球保持領先,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同時,優化產業結構、支持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對企業的支持更加精準有效,有力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高技術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另外,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兩化融合,加速了工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工業經濟恢復向好、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加快,中小企業獲得大力幫扶,信息通信業發展迅速。這反映了我國經濟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發展的勢頭,主要得益于我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深化改革推動企業提質升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田玉龍指出,2022年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和不確定,我國工業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工信部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建設目標,把工業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著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筑牢經濟“壓艙石”。
????針對下一步如何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劉向東認為,還要從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關聯性和厚植產業發展的環境等多方面下功夫。鼓勵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快創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引進。同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兩個方面。”吳琦認為,從技術創新角度,應從三方面發力:一是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二是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三是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構建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