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季度,面對國際上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宏觀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的趨勢,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82857億元,同比增長7.9%,扣除2020年二季度低基數因素后,兩年平均增長率為5.5%,比一季度平均增速提高0.5%。
二季度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各領域呈現景氣特征
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構建的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維持穩中向好態勢,經濟景氣指數和工業生產景氣指數均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且景氣程度依然處于上升通道,國民經濟恢復速度趨于穩定。實體部門經濟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進出口等雖然較第一季度環比增幅有所放緩,但較去年同期仍實現顯著增長。工業生產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增長路徑,需求端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供給端的第三產業均恢復至疫情前的八成以上。在運輸流通領域,貨物運輸量隨著國民經濟總體向好也恢復至疫情前的八成以上。互聯網消費以及快遞量在消費需求總體向好的推動下大幅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消費實現方式在2021年第二季度繼續快速調整。豬肉價格持續回落疊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導致消費領域和生產領域總體價格水平的結構性特征在2021年第二季度進一步增強,生產領域價格高企。第二季度我國宏觀調控總基調維持不變,財政政策積極有為,貨幣政策未出現明顯轉向,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全年宏觀經濟展望與形勢分析
課題組利用即時預報模型預測2021年全年經濟增長趨勢。結果顯示,2021年二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速達到11.07%,三、四季度名義GDP同比增速分別為10.12%、9.79%,全年名義GDP同比增速為12.68%。扣除價格因素影響,2021年下半年兩個季度的實際GDP 同比增速分別為:6.81%和5.62%,全年實際GDP同比增長9.27%。模型預測,下半年CPI增長率呈現震蕩趨勢,且不會超過3%,PPI增長率在高位運行;PMI始終處于50以上的景氣區間;貨幣指標的增長速度與GDP增長基本同步,以M2增長為例,一直維持在9%左右的水平,貨幣政策持續穩健;財政收入增速呈現不穩定的波動態勢,而財政支出則可能會收緊;2021年下半年,外貿仍會較快增長。
2021年上半年,我國PPI快速大幅上揚,PPI和CPI的結構性偏差擴大,生產領域價格已超過疫情前水平,消費領域價格緩慢觸底回升。居民端價格方面,食品煙酒類價格下行,交通和通信價格受上游成本提升上行。生產端價格方面,生產資料類價格全面上行,生活資料類低位平穩運行。總體來看,我國并不具備輸入型通脹的基本條件,主要原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生產成本僅會造成短期沖擊,且對產業鏈上游的影響較大,對產業鏈下游的影響相對較小;我國個人消費需求增長緩慢的基本趨勢并未改變,難以支撐通脹抬升;生產領域價格向消費領域價格傳導效率長期保持較低狀態;資本品價格漲幅強于消費品價格漲幅;國內宏觀調控政策調控較為靈活。
此外,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實現了比較快的增長,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走勢仍然錯綜復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仍然比較大,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我國應密切關注國內要素市場,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政策緩解外部可能發生的各種沖擊挑戰,通過調整貿易政策幫助進口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合理利用出口利好的勢頭,關注重點行業,爭取更穩固的外貿優勢。
加強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的建議
下一步我們應按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其關鍵在于鍛造“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第一,保障生存力,繼續穩崗保就業措施;密切關注微觀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恢復情況,切實保障微觀主體活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融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持續優化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第二,增強競爭力,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提高供給體系的韌性。
第三,提升發展力,要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這需要加快釋放要素體制剩余,以剩余的再投入來支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第四,維持持續力,要更加注重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審慎把握政策轉向時機和力度;采用一切科學、合理的措施手段將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建設成為一個可持續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