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湘潭6月6日電 題:中國鋼鐵行業新變:“牽手”5G忙轉型 工人被“解放”
作者 王昊昊
走進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五米寬厚板廠生產車間,沒有一個鋼鐵工人,生產環境也干凈整潔。工人去哪了?
在車間不遠處的五米寬厚板廠智慧中心,衣著干凈整潔的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熟練操作,實時監控、操控著車間的一切。
這是當前中國大多鋼鐵行業企業生產車間的一個真實寫照。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在新基建、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綠色能源等領域持續發力,進一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鋼鐵行業也在不斷轉型升級。以華菱湘鋼為例,其早在2016年就開始大力推進智慧工廠建設。2016年到2019年,華菱湘鋼先后啟動實施數智化改造項目100多個,打造了自動煉鋼、連鑄機器人自動加渣等10多個重點智能制造項目。2019年較2016年,華菱湘鋼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54%。
始建于1958年的華菱湘鋼是新中國鋼鐵工業“三大五中十八小”戰略布局中,五個年產鋼50萬至100萬噸中型鋼鐵企業之一。如今,其已成為中國南方千萬噸級精品鋼材制造基地,全球規模最大的寬厚板生產基地。
目前,華菱湘鋼充分利用5G、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開發了企業融合智慧中心以及設備狀態在線監測、機器人自動加渣、無人天車等系統,實現了中國首例基于鏈路通斷/SLA指標的5G+微波熱容災方案,也是中國首例5G+MEC在工廠領域投產使用。
五米寬厚板廠智慧中心,可利用5G網絡兼容連鑄、軋鋼、精整、成品區域的各主控室系統數據,將生產操作、數據存儲、智能分析以及可視化展示集中于一體。中心包含現場工業視頻點約700個,可滿足1000路的現場高清視頻接入能力。
“以前車間的操作臺離軋鋼機較遠,信息溝通存在一定滯后,粗軋和精軋有100多米的距離,我們要不斷在兩者之間來回跑動來更新信息。現在煉鋼、軋鋼過程中出現任何異常,我們可以在短短幾秒內在智慧中心處理好。”2009年就在華菱湘鋼工作的五米寬厚板廠軋鋼車間軋鋼丁班班長謝睿勇說。
謝睿勇見證了華菱湘鋼從人工軋鋼到智慧工廠的轉變。“智慧工廠可以說把我們鋼鐵工人‘解放’了出來。”謝睿勇說,以前粗軋機和精軋機加起來約有15個工人在現場工作,自己在離軋機百米遠的操作臺操作就熱得受不了;夏季一天工作8小時下來早已疲憊不堪。現在這些之前在一線的鋼鐵工人80%以上轉到智慧中心工作。
五米寬厚板廠智慧中心只是華菱湘鋼積極“牽手”5G的諸多應用成果之一。該公司研發5G巡檢無人機群空地一體智能飛行系統,這些無人機群可代替工人“上崗”,通過覆蓋地面和空中的廠內5G專網進行數據和視頻回傳、存儲和分析,可執行廠區人員密集檢測、施工場所規范檢查、突發事故指揮處置、全天廠區自動巡邏等任務。
不只華菱湘鋼,記者查詢公開報道發現,“百年老店”首鋼也已煉成“智慧鋼鐵”,自2019年以來經首鋼京唐公司、中國移動和華為公司三方共同探索,利用5G推動鋼鐵企業各環節的少人化、無人化,生產效率提升了約15%;寶鋼、河鋼、柳鋼等企業也都在依托5G,進行智能化應用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