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商務部發布《關于開展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20〕28號),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建立東中西產業合作互濟的長效對接機制,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參與國際循環,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商務部決定培育建設一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
具體來看,《通知》覆蓋范圍包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20余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省份(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要舉措,對我國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至今仍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東部發達省份的運營和勞動力成本快速攀升,導致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企業利潤下降,部分外資企業出現向外轉移現象。”鄭偉指出,在此背景下,商務部培育建設一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就是要更好發揮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各類要素成本優勢,引導加工貿易企業梯度轉移;通過“結對子”的方式建立東中西部產業合作長效機制,加強產業對接和人才交流,進而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通過采取與發達國家(地區)共建的模式,推動國際先進制造業向我國轉移。
對于申報條件,《通知》要求,承接產業轉移需具備一定基礎與規模,至少已經形成1個以上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主導產業,對本地產業集聚發展具有一定帶動作用;具備加工貿易發展潛力,對本地加工貿易和對外貿易發展的作用和貢獻持續增強,創新引領能力持續提升;與東部地區結對共建產業園,加強產業對接、人才交流等合作;支持探索與歐美日韓、港澳臺等國家(地區)合作共建,積極承接國際先進制造業轉移。
鄭偉表示,加工貿易具有“兩頭在外”的特征,是國內、國際兩個循環體系的橋梁和紐帶。引導加工貿易轉移,有助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同時,還將有助于規模化發展。鄭偉認為,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建設加工貿易產業園,有助于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園區積聚,形成聚集效應,提升發展效率。
鄭偉還指出,這也將有助于我國穩外貿穩外資。“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也是外資企業較為青睞的領域。后疫情時代,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有助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