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之年,我國進出口多項指標逆勢破紀錄,標注外貿發展的新高度。接下來走勢如何?2021年中國外貿又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突破點和發力點在哪里?對于這一系列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
“成績優異、來之不易,我們不但穩住了外貿基本盤,還穩住了基本盤中的核心。”梁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在他看來,過去的一年,我國外貿頂住了多重壓力,創下數個歷史新高,強勢復蘇的態勢也將為2021年外貿進出口開好局。
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總額和國際市場份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進口和出口總值均創歷史新高,跨境電商增速達到31%……多個新高成為我國外貿逆勢走強的新注解,也進一步鞏固了我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梁明指出,除了上述數據,還要看到我國外貿在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優化國內區域布局、優化外貿經營主體、優化外貿商品結構以及優化貿易方式等“五個優化”上取得的成績。
另外,梁明強調,創新發展已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關鍵詞,在過去一年也跑出了加速度。跨境電商成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的首選和外貿創新發展排頭兵,增速達31.1%。超萬家傳統外貿企業觸網上線、提質增效。1800多個海外倉成為海外營銷重要節點和外貿新型基礎設施。
梁明認為,在技術支持和政策助推之下,外貿業態模式的創新發展還將進一步激發我國外貿的增量空間。同時,技術創新也在進一步增強外貿產品競爭力,改善外貿產業鏈形成新優勢,增強我國核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梁明表示,這些成績來之不易。疫情以來,我國先后出臺17份穩外貿相關政策文件,協調了4輪33條專門針對外貿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方面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恢復,另一方面也為國際供應鏈運轉提供有力支撐。
而這些成績和積極變化都成為2021年中國外貿發展的底氣和穩步前行的力量。“通過2020年,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得到了進一步夯實。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依賴進一步加強,路徑依賴已然形成。所以,從全年來看,我們對外貿形勢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梁明表示。
他指出,從目前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規模企業的出口訂單已經延續6、7月份。同時,很多業態逆勢增長,外貿主體活力增強,貿易伙伴也更趨多元。未來,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加快落地,以及更多自貿協定的推進,我們的經貿朋友圈不斷擴大,高標準規則也在加快建立,擴大開放的步伐也將為我國經貿合作營造更加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
“隨著‘六穩’‘六保’的持續加力,以及更大力度支持政策的實施,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在總量和結構上實現進一步突破。預計2021年我國外貿增速平穩,規模還將有所突破。”梁明說。
不過,挑戰始終與機遇并存,展望2021年甚至更長時期,依然有很多不確定性。梁明說,“十四五”時期,我國已經開啟了新格局的構建。外貿作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關鍵樞紐,依然任重道遠,還有很多“坡”要爬。
在具體舉措上,梁明建議,要做好五方面重點工作,一是發力整體創新發展,落實之前出臺的外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及細則;二是落實優進優出,實現進出口貿易的均衡發展;三是進一步推動貿易和產業的融合;四是推進貿易暢通計劃,降低雙邊貿易成本,提高效率;五是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