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占到全球份額的48.3%,位居全球第一。
完工量略降新船訂單降幅明顯
即便中國船舶企業對比其他國家表現良好,但國內數據依然出現了下滑。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最信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新船訂單降幅明顯收窄,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下降,重點監測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降。
全國造船完工305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6%。承接新船訂單198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6.6%。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709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0%,比2019年底下降13.1%。
全國完工出口船280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7%;承接出口船訂單179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8%;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655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3%。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1.9%、90.8%和92.3%。
50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造船完工301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7%。承接新船訂單195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3%。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685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1.2%。
完工出口船277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7%;承接出口船訂單178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2%;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63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0.6%。出口船舶分別占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2.2%、91.3%和92.5%。
船舶行業75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064億元,同比下降4.9%。其中船舶制造產值1389億元,同比下降4.2%;船舶配套產值220億元,同比下降7.9%;船舶修理產值136億元,同比增長9.7%。
完成出口產值1085億元,同比下降7.3%。其中,船舶制造產值777億元,同比下降5%;船舶配套產值43億元,同比下降5.8%;船舶修理產值80億元,同比增長9.6%。
1~10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0.7%、56.6%和47.6%。
抱團取暖沿海城市表現更好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3.26萬家船舶制造相關企業,江蘇省以9400余家企業排名第一,廣東、浙江分列二三名。在城市排名中,江蘇泰州以2200余家企業數量,僅次于廣州位列全國第二。自2012年以來,船舶制造相關企業年注冊量逐年攀升,2019年新注冊企業達4001家,同比增長22%,今年前三季度新注冊5647家,同比增長93%。
從地域分布來看,船舶制造業多集中在東部以及東南沿海省市。數據顯示,江蘇省的船舶制造相關企業遙遙領先,共9491家,占全國相關企業數量的29%。廣東省和浙江省則分別以3380家和3254家居于第二和第三位。
從城市排名來看,江蘇泰州市共有2264家相關企業數量,僅次于廣州位居全國第二。泰州市面朝長江,為港口城市,船舶制造業是泰州的名片,揚子江造船、新時代造船和口岸船舶等龍頭企業成為泰州造船業的支柱。此外,上海、青島、南通、徐州分列2~6名。
今年前三季度,揚州市36家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企業實現開票銷售超81億元。
目前已累計交付各類船舶16艘,總載重噸180萬噸。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張凱藝介紹,今年以來要保證交付的船舶都按照節點交付了,有些客戶的船舶還提前交付了,為公司后面的訂單儲備了很好的經營基礎,目前在建主要是21萬噸的船舶,建造工期整體排到2022年左右,預計今年產值大概35億左右。
新企業增加龍頭企業出現虧損
從第三季度幾家大型造船企業數據來看,部分企業三季度出現了下滑。中國船舶近日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374.66億元,同比下降0.12%;凈利潤約1.63億元,同比下降86.63%;基本每股收益0.041元,同比下降90.38%。
中船防務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6.27億元,同比下降4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659.4萬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家企業進入到船舶制造行業。2019年新增企業4001家,今年前三季度注冊量同比增長93%。2010年以來的十年之間,船舶制造相關企業注冊量波動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2016年以前增速較緩,2015年共注冊相關企業2102家,2017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增速開始加快,2019年是十年來相關企業注冊量最多且增速最大的一年,共4001家,同比增長22%。
注冊資本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船舶制造相關企業的注冊資本分布較為均勻,作為重工業行業,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高達32%。從行業分布來看,有限責任公司數量偏多,約占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