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2日舉行的世界制造業大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上,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了《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報告(2020)》。同時,安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成立,專家們將為安徽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揚皖所長”貢獻更多智慧。
“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產業基礎上各有特色和優勢。”在發布報告時,中國經濟信息社首席分析師李倩倩表示,去年以來,三省一市制造業協同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安徽后發優勢逐步凸顯,具有創新強勁活躍、制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等優勢,在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原創科技和新型產業培育方面的后發效益正在顯現。
李倩倩介紹,當前,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正在持續優化,以機器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長三角產業地圖已基本完成,重點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產業鏈呈現深度融合發展態勢。蘇皖合示范區、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范區、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合肥上海產業園等一批載體先行先試,成為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的“試驗田”,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源”。
產業布局趨同現象比較嚴重;地方性政策不一致現象較為突出;跨省市利益共享機制有待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能級尚待提升;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作用發揮不足;科技資源創新協調還有短板……報告也分析了目前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
長三角制造業需要充分把握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以協同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產業協同、資本協同、設計協同、科創要素協同,系統打造制造業生態協同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安徽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李倩倩建議,安徽要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地參與產業分工、配置要素資源、增強發展動力、優化營商環境。從“加快融入”轉向“積極推動”,深度參與區域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分工協作,不斷拓展合作新空間。
如今,全球制造業的比拼已經由過去的“產品生產制造”升級為“產業生態構建”的競爭。《報告》提出,安徽在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中,要不斷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布局突破新興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抓手,引領制造業模式升級,揚皖所長、展現更大“安徽作為”。
新成立的安徽長三角一體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一共由32人組成,云集了國內區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經濟和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此次成為安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副主任。王振表示:“以后會多來安徽,為上海和安徽的合作多出好點子,多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