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本地的鄧家刀、趙家刀、正華刀,這些是四川的楚家刀……”
8月3日上午,大足區龍水湖畔,一萬多把刀具在經過淬火、鍛打兩道關鍵工序后,從重慶永利刀具有限公司(下稱永利刀具)旗下的智能共享工廠下線。工廠負責人姜強介紹,這批訂單有的來自本地,有的來自四川,還有的來自廣東陽江、山東臨沂等國內著名刀具生產基地。
這家智能共享工廠,是重慶傳統制造業加快智能化改造的一塊“試驗田”。大足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稱,以龍水刀為代表的大足五金產業正在謀求轉型升級,力爭到2025年實現總產值400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以大數據智能化來引領全行業提檔升級,成為重要手段。
共享工廠成突破口
大足五金,聞名千年。如今,該行業內企業眾多、品牌林立,但與沿海地區相比,本土企業大多規模偏小、品牌效應不強,在產業價值鏈上不占優勢。
“在傳統制造業領域,很多企業和老一輩從業者習慣了延續多年的生產、銷售模式,變革并不容易。”大足工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愛民說,如何順應智能化時代的發展趨勢,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非常關鍵。
整合行業資源、建設共享工廠,成為突破口。
工業互聯網行業專家刁家久介紹,共享工廠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供方把閑置或優勢資源拿出來共享,并收取相應報酬,需求方則節省了投入,其產品或技術得以提升,從而實現共贏,總體上節約了社會資源。
“當然,建設共享工廠是有門檻的。”刁家久說,一是要求企業自身實力比較強,有足夠的產能拿出來共享;二是掌握了核心技術,或在關鍵環節有優勢,人家愿意到你那里來共享。
“爺爺、爸爸和我,我們一家三代都做刀,我外公家也是刀具世家,在刀具制造過程中的淬火、鍛打等核心技術和關鍵工序上,一直有較大的優勢。”永利刀具董事長劉川是一位90后,經營思路非常活躍,企業的電商部門和智能共享工廠,都是他一手創建的。
劉川說,如今公司已建起4條生產線,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有一條生產線的全部產能和另一條生產線的一半產能拿出來共享。
注入“智能因子”
在傳統制造業領域,設備的購置和使用費在總投入中占大頭。
刀具生產中,以淬火這道工序為例,購置一套淬火設備的花費是20萬元至30萬元,加上鍛打設備等,一條生產線的購置費高達70萬元至80萬元,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壓力不小。
更讓企業煩惱的是,企業花大價錢買回設備后,還不能物盡其用:按行業生產規律,淬火設備的閑置率普遍較高,即使像永利刀具這種規模的刀具生產廠,淬火設備的閑置時間也在每月10天以上。而設備一旦閑置,再次使用就必須重新升溫至1080℃到1100℃,每升溫一次,僅電費就需七八百元。
“共享后,設備不用歇火。如今,淬火、鍛打等設備每月都能達到滿負荷生產,僅此一項,生產成本就可降低10%左右。”劉川說,永利刀具為30多家刀具企業提供淬火、鍛打服務,共享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重慶三為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下稱三為金屬)也是五金行業的一家“小巨人”企業,其核心工藝在行業內頗有優勢。該公司拿出酸洗、鍍鋅及相關設備生產線,為市政、電力、軌道交通等領域的企業提供共享服務。
“購置一套酸洗及鍍鋅生產設備要600多萬元,再加上我們在核心工藝上的優勢,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共享我們的設備不僅節約成本,也能提高產品質量。”三為金屬總經理李作彬說,公司為近60家企業提供酸洗及鍍鋅服務,共享年產值2000多萬元。
如今,這些共享工廠還紛紛注入“智能因子”。
在永利刀具,有一個共享大數據平臺,A公司要片刀多少、B公司要片刀多少……大數據平臺看得一清二楚。智能系統據此自動形成生產計劃,安排給車間,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作為一家生產鐮刀和菜刀的智能共享工廠,重慶合蕓刀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下稱合蕓刀具)近日添置了14臺機器人,再輔以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兩條生產線原來至少要60個工人,現在只要4個人。
公司總經理陳品忠介紹,合蕓刀具引進德國的制刀工藝,與大足的鍛打工藝結合,研發形成新的技術。目前,該技術及相關設備已廣泛共享給蕓利五金、利鋒五金、龍水刀具集團等企業,年產刀具超過60萬把。
打造中西部最大五金基地
據統計,目前大足五金產業已涵蓋12大門類、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款型,成規模的五金企業近600家,行業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市場輻射全國各地及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重慶制造”中極具特色的地方產業集群。
但是,面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更好地融入大數據智能化時代?
大足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據《大足五金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未來5年,除智能共享工廠外,還將打造10家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標桿企業,推動50家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帶動3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10家以上,新增超億元企業50家以上,組建大足五金產業發展聯盟,打造中西部地區最大的五金生產加工基地和產品集散地。
為此,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陸續出臺。比如,政府將大力支持建設智能共享工廠,鼓勵企業專注核心技術、深耕細分領域,對建設智能共享工廠的,經認定后將給予一定補助。
當前,永利刀具正在大足工業園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支持下實施擴能工程。公司現有共享工廠的面積為1500平方米,下一步將申請一塊更大的廠房用地,再建一家更大的智能共享工廠。
合蕓刀具也正在謀劃打造一家規模更大的集中智能共享工廠,引進豬八戒網等互聯網領先企業,實現人才、工藝、設備等生產全要素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