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建材行業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規模以上建材行業營業收入與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全年規模以上行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4~5%。目前經濟運行環境偏緊,建材產品價格有進一步下行趨勢。
近日,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以下簡稱報告)如是分析。
行業走勢呈“前低后高”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主要建筑材料材料產品產量明顯下滑。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3.0億噸,同比下降23.9%,規模以上商品混凝土產量4.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6.5%。規模以上平板玻璃產量2.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9%,增幅比1-2月份放緩0.4個百分點。其他規模以上建材重點監測產品中,除玻璃纖維布、高嶺土產量同比增長外,均同比下降,衛生陶瓷、磚、瓦、大理石和花崗石板材、隔熱隔音制品產量同比降幅超過20%。
“建材產品產量的下降在于疫情發生以來,需求仍然相對偏弱,建材產品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下行壓力。同時,受國外疫情持續影響,玻璃、陶瓷等在建材進出口貿易中占比較大的行業受到較大影響,而隨著國內下游相關產品出口的下降,玻璃等行業市場受到‘雙向擠壓’。”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主任孫星壽分析。
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4月份建材行業行情明顯好轉,實現當月同比整體正增長。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月,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規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520億元,同比增長5.8%,利潤總額428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全國水泥產量2.2億噸,同比增長3.8%,主營業務收入936億元,同比增長4.4%,利潤177億元,同比增長0.6%。
“國際疫情蔓延將對我國建材對外貿易影響加重,尤其對陶瓷、石材等對外依賴程度較大的行業影響更大,成為影響建材行業經濟運行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如果基建投資、房地產加快啟動,需求有效傳導到建材行業,消費市場有序恢復,各地政府保障措施落實到位,二季度及下半年加強宏觀調控,進一步發揮投資的支撐作用,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將呈現‘前低后高’運行態勢,全年規模以上行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4~5%。如果工程項目、消費需求難以快速、充分釋放,那么受生產能力、項目執行進度等約束,全年行業營業收入仍有可能出現下降。”孫星壽表示。
產品價格或進一步下行
近年來我國建材行業動力結構正在發生明顯轉變,行業運行進入中低速增長區間,受疫情影響,建材國內外市場需求進一步下滑,企業生產后續動力仍然較弱。
“本次疫情讓建材行業自身潛在的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內傷也進一步得到暴露,由于產業結構矛盾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與補短板不力,在疫情沖擊之后,只能做減法,新需求、新領域的發展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回旋余地小,互補能力弱的矛盾日益凸現。”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表示。
在其看來,建材行業需要在增加新需求,擴展新領域,補短板穩增長方面必須撕開口子,圍繞行業結構調整,加快新一代技術裝備研發步伐,繼續發展新興產業、建材服務業和加快走出去,開發新需求、形成新業態。
報告預測,目前經濟運行環境偏緊,建材產品價格有進一步下行趨勢。一季度規模以上建材行業銷售利潤率5.8%,比上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21.1%,應收賬款同比增長26.7%,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均明顯下降,行業運行環境趨緊,運行質量偏弱。市場需求不足加劇企業競爭,而隨著水泥等行業復產加快,建材產品出廠價格難以維持穩定,持續下滑,部分區域、部分行業已經出現跨區域銷售、降價促銷等現象。
同時,建材新興產業發展動力弱化。一季度規模以上新型墻體材料、技術玻璃、復合材料、非金屬礦制品等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大幅下降。同時建材下游相關產業增長不足,一季度,全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同比分別大幅下降27.2%、15.8%,建筑及裝潢材料銷售額同比下降23.9%,汽車、電子等建材新興市場的產品產量也不同程度有所下降。總體上,除重點領域外,建材新興產業市場動力顯現不足。
為此,報告建議“要切實貫徹落實各部門、各地區政府出臺的相關支持政策,增加企業經營便利,通過加大減免行政性收費力度、階段性緩交社保資金、加快出口退稅、延長高速免費期限等系列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對中小企業專項扶持力度,加快落實支持其恢復生產的差別性放貸降息、過橋資金等優惠政策,緩解企業的資金需求壓力,以便促使中小企業更快地實現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